“牛散”蒋海东定增投资亏七成,状告瀚川智能老板讨说法  第1张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2月5日讯(记者 王晓楠)“牛散”蒋海东状告瀚川智能(688022.SH)控股股东及实控人。

12月5日,曾在2023年参与瀚川智能定增的“牛散”蒋海东,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瀚川投资及实控人蔡昌蔚告上了法庭,请求判令瀚川投资向其支付差额补足款共计4497.19万元,并要求蔡昌蔚承担连带责任。

2023年3月,蒋海东通过定增和大宗交易方式入股瀚川智能,前后两次投资,其总计花费了7935.3万元,同年10月30日,蒋海东与瀚川投资、蔡昌蔚共同签署了《差额补足协议》。从2023年3月到现如今,瀚川智能股价跌幅超7成,蒋海东前期投资逐渐缩水。

关于双方已经签订差额补足协议,为何还要诉诸法律履行义务,蓝鲸新闻向瀚川智能发去采访提纲,公司表示对于相关方约定的详细情况,仍在进一步核实当中。

“牛散”入股后股价狂跌超七成,状告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支付差额补足款

12月5日,瀚川智能披露了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涉及诉讼的公告,控股股东瀚川投资及实控人蔡昌蔚作为被告正面临两起诉讼,原告则是2023年参与定增的“牛散”蒋海东。

根据公告,诉讼案件一,原告蒋海东请求判令被告瀚川投资向其支付差额补足款1636.78万元,蔡昌蔚承担连带责任;诉讼案件二,蒋海东则请求判令瀚川投资向其支付差额补足款2860.41万元,蔡昌蔚承担连带责任,两起诉讼案件累计涉及4497.19万元(暂按照9月9日收盘数据计算,最终以原告实际退出投资之日的数据计算出的金额为准)。

关于本次诉讼案件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瀚川智能则表示,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且目前上述案件尚未开庭审理,尚无法判断诉讼结果。同时,瀚川智能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承诺,除本次诉讼涉及的协议外,不存在与其他方签署同类协议的情况。

上述瀚川智能控股股东和实控人所提及的协议,也正是两起诉讼案件的“源头”。

诉讼案件一的事由可追溯到2023年3月20日,原告蒋海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投资持有瀚川智能股票,交易对手即为瀚川投资,交易金额2885.31万元,交易股数为50万股,交易均价57.7元/股。而在此之前的3月17日,原告蒋海东还参与了瀚川智能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以认购金额5049.99万元获配86.90万股,发行价格58.11元/股,这也是诉讼案件二的事由。

2023年4月,瀚川智能披露了2022年定增上市公告书,本次发行对象包括财通基金、太平资产、华泰资产、华夏基金、JPMorgan(摩根大通银行)等18名投资者,发行价格为58.11元/股,发行数量为1640.15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9.53亿元,全部发行对象认购的股票自发行结束之日起六个月内不得转让。

同年10月30日,蒋海东与瀚川投资、蔡昌蔚共同签署了《差额补足协议》,约定瀚川投资为蒋海东的投资本金承担差额补足义务,蔡昌蔚承诺就瀚川投资在协议项下承担的义务与瀚川投资承担连带责任。

2023年3月以来,瀚川智能股价持续走低,从48元/股一路下滑到今年9月18日8.17元/股的历史新低,12月4日,瀚川智能报收12.83元/股,较去年3月份跌幅超73%。

前后两次投资,蒋海东总计花费了7935.3万元,但随着瀚川智能股价持续下跌,其前期投资也逐渐缩水,现原告蒋海东要求二被告瀚川投资和蔡昌蔚履行差额补足义务。

关于双方已经签订差额补足协议,为何还要诉诸法律履行义务,蓝鲸新闻向瀚川智能发去采访提纲,公司表示对于相关方约定的详细情况,仍在进一步核实当中。

资料显示,“牛散”蒋海东出生于1986年,截至9月30日,其共计持有瀚川智能191.66万股,持股比例为1.09%,为上市公司第五大股东,持股市值约0.22亿元。除此之外,蒋海东还持有富淼科技(688350.SH)234.87万股,持股比例为1.92%,持股市值约0.29亿元;其还持有亨通光电(600487.SH)1418.71万股,持股比例为0.58%,持股市值约2.4亿元。

控股股东频繁减持,多位高管离职不稳定

资料显示,瀚川智能成立于2012年,于2019年7月上市,是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公司聚焦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主航道,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标准化单机与整线设备。

目前,瀚川智能控股股东瀚川投资持股比例为27.93%,实控人蔡昌蔚直接持有公司股权比例为0.48%,其通过控制瀚川投资、瀚川德和以及瀚智远合分别持有27.93%、5.32%和1.2%的股权,合计持有公司控制权34.93%。

上市三年后,解禁期一到,瀚川智能的实控人蔡昌蔚就迫不及待的通过其控制的公司减持上市公司股票。据蓝鲸新闻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11月到2023年3月,因自身资金需求,瀚川投资、瀚智远合和瀚川德和累计减持套现约2.8亿元。

除了与股东蒋海东的上述诉讼之外,瀚川智能的实控人蔡昌蔚还在前不久收到江苏证监局警示函。

10月11日,瀚川智能公告,江苏证监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公司未及时披露与实控人蔡昌蔚及关联方苏州芯源温控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的共计479.5万元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情况,也未在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中进行披露。上述行为违反规定,江苏证监局决定对瀚川智能、蔡昌蔚和何忠道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计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值得一提的是,被出具警示函之一的何忠道,算是瀚川智能“元老级”高管,曾任副总经理、财务总监,11月15日被公司以“能力不足”为由罢免。此外,7月26日,瀚川智能两位副总经理双双离职,徐杨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而张春副总经理职务则是被免去的。

布局新能源踏错节奏,前三季度巨亏3.14亿元

除了面对控股股东频繁减持,管理层不稳定等情况外,瀚川智能因踏错新能源行业节奏,公司业绩正陷入阵痛期。

2017年,瀚川智能开始进入新能源锂电池行业,到了2018时,该板块营收仅有3603.42万元,收入占比为8.27%。随着全球汽车行业格局巨变,新能源汽车崛起、渗透率加速提升,2020年,国内新能源行业呈现爆炸式发展,这一年瀚川智能新能源板块营收增至1.6亿元,同比增加47926%,为公司所有板块增幅最高,但其毛利率却只有20.87%,是所有业务中最低。

对新能源行业寄予厚望的瀚川智能,也在2021年调整战略布局,关闭非主线业务,聚焦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独立新设充换电业务,保留电池设备业务,并在年报中表示“为抢占换电设备市场份额,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及产能建设,不进行年度分红”。当年,瀚川智能的新能源业务收入继续增长至2.13亿元,收入占比为28.1%。

2022年是新能源电池扩产高速奔跑的最后一年,同样,瀚川智能的充换电业务收入大幅增至2.89亿元,加上电池装备业务收入2.33亿元,新能源业务的营收达到5.22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45.66%。

但2023年开始,瀚川智能新能源电池装备业务所处的锂电行业整体处在“去库存”的阶段,随着锂电行业竞争的加剧,项目毛利率降低,客户对于换电站等大型资本性投入普遍持审慎态度,客户投资意愿下降,瀚川智能在该板块投入较多但营业收入同比下降。

其中,充换电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60%,为1.15亿元,毛利率下降至个位数,为8.65%。虽然汽车智能装备业、电池制造装备业务营收同比增长,但核心业务毛利率的下滑,使得瀚川智能交出了上市以来首份亏损年报。

上市后,瀚川智能营收从2019年的4.57亿元一路上涨到2023年的13.39亿元,不过公司归母净利润却始终未能突破8000万元,甚至2023年亏损0.85亿元。

为了避免新能源电池装备和充换电装备这两块业务对公司现金流及利润产生进一步影响,瀚川智能快速调整战略,将重点工作聚焦在项目交付与应收账款回收上。不过,2024年前三季度,瀚川智能业绩依然未有回暖,公司营业收入为4.67亿元,同比下降61.18%;归母净利润巨亏3.14亿元,其毛利率更是跌至17.59%,为上市以来新低。

为进一步整合公司资源,聚焦主业发展、降低经营风险,11月7日,瀚川智能拟将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博睿汽车全部81%的股权转让,转让总价款为4840.65万元,其中有26%的股权系三个月前刚刚收购而来。

近年来,瀚川智能偿债压力也逐年增加,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19年的23.42%上升至今年前三季度的63.36%。截止9月30日,瀚川智能货币资金为3.11亿元,短期借款高达9.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