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朱  虹

    通 讯 员 史冬梅  李梓楠

    在黑龙江省铁力市佳新优稻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前不久举行了一场热闹的寒地小龙虾开放品鉴日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一盘盘麻辣、蒜蓉、五香等口味的小龙虾令人垂涎欲滴,村民一边品尝小龙虾,一边享受丰收喜悦。

    “今年小龙虾长势很好,深受消费者喜爱。单尾重量可达2两,一亩地能产50斤左右,1斤能卖50元。”合作社负责人项佳新欣喜地说。

    打造特色产业

    铁力市东枕小兴安岭群山,西接松嫩平原,被誉为小兴安岭上的“绿色宝库”,是全国绿色水稻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近年来,铁力市抢抓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寒地小龙虾产业,通过水稻和小龙虾的种养互补循环利用,实现水稻种植、小龙虾养殖“两不误”。

    项佳新既是全市最早养殖寒地小龙虾的探路人,也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兴农人”。“今年的小龙虾从虾苗阶段便生机勃勃,个个体态匀称,色泽鲜亮。”提起寒地小龙虾的养殖方式,项佳新滔滔不绝,“我们采用虾稻共生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将虾苗从温室大棚移至水田,不喂食任何饲料,任其自由捕食稻田中的小鱼。这样养出来的小龙虾肉质鲜美、口感嫩滑,小龙虾的排泄物还可作为水稻的肥料,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这样能提高大米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目标。”

    看到“稻虾共养”模式带来的倍增效益,越来越多村民开始采用这种新型种养模式。经过两年发展,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6000亩,经济效益可观,小小龙虾“蹚”出一条乡村振兴路。

    实现提质增收

    2023年,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与铁力市年丰朝鲜族乡携手共创的寒地小龙虾繁育中心正式在年丰朝鲜族乡靠山村安家落户。

    自繁育中心成立以来,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与年丰朝鲜族乡紧密合作,围绕品种选育、苗种生产、养殖生产、物流销售等关键环节,共同发力,全力打造寒地小龙虾全产业链条。面对苗种繁育、养殖、长途运输等方面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双方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突破,成功构建起一个集苗种生产、技术推广、产业配套、协调运作于一体的寒地小龙虾高质量发展体系。

    寒地小龙虾产业稳步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据统计,铁力市水稻种植面积广阔,其中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1.267万亩,这些稻田为寒地小龙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通过养殖寒地小龙虾,稻田的亩产值也得到大幅提升,平均每亩可增收1000元。

    “下一步,我们将借助高标准富硒水稻田的优势,积极探索鱼、虾、蟹与水稻和谐共生的养殖新模式,努力提升水稻产品附加值。”铁力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律国峰说。

    发展生态旅游

    “虾为米提质、米为虾增香……”在靠山村寒地小龙虾繁育中心内,讲解员正为前来研学的80位龙江志愿小记者讲解农业知识。

    近年来,靠山村借助小龙虾繁育中心建设契机,围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建设生态美好家园”目标,将基地建设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打造集渔业养殖、垂钓休闲、研学于一体的特色渔业旅游项目,形成占地3平方公里的旅游文化集中区和研学基地,“认养一亩田”“龙虾稻香庆丰年”等已成为当地特色活动。

    如今,靠山村正从昔日的闭塞小山村逐步发展成乡村休闲旅游的新景点,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越来越多游客把靠山村作为畅游铁力市、体验生态旅游的首选地。

    今年,靠山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5万元,较2023年增加500元。寒地小龙虾产业带动村内167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养殖年增收9万元,旅游及农产品销售年收入超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