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生物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名称简称的变更已远远超越了仅仅是品牌标识更新的范畴,成为了企业战略转型与市场定位深刻变化的显著标志。
2024年12月5日晚,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丸美股份”,证券代码:603983)宣布将其证券简称变更为“丸美生物”,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那么,丸美股份的此次更名,是跟风之举,还是战略转型的明智抉择呢?
变更证券简称的理由
对于变更证券简称的原因,丸美股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自2002年创立以来,公司始终致力于生物护肤领域的发展。2012年,股份公司成立时,其名称即为“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而2009年成立的重要全资子公司,则命名为“广州丸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此可见,“丸美生物”及“丸美生物科技”早已是公司及子公司名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丸美股份的主营业务聚焦于生物护肤领域,其产品广泛运用生物技术成果,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全链路研发体系。公司不仅实现了核心生物原料的自研自产,还建立了闭环的创新技术成果研究和转化应用机制。其研发中心下设的基础研究中心,涵盖了皮肤医学、活性材料、生物发酵、细胞生物、模式生物及生物材料中试等多个实验室,具备全面的生物科学研究、活性材料开发和生物活性评价测试能力。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丸美股份还荣获了广东省生物护肤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称号,同时也是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和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基地。近年来,公司在生物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2022年承担了2项广东省绿色生物制造重点领域研发专项,2023年主导制订的《重组可溶性胶原》行业标准正式通过国家工信部立项,以及2024年“全国重组功能蛋白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公司。
展望未来,丸美股份将继续深耕生物技术的科学研究,致力于开发更多元化、更绿色天然、更安全高效的生物活性原料,推动生物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因此,公司将证券简称由“丸美股份”变更为“丸美生物”,以更准确地反映其业务定位与实际情况,同时保持证券代码“603983”不变。
合成生物在化妆品行业大爆发?
据探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4美妆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5169.0亿元,同比增长6.4%,并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5791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潜力的背后,合成生物学正在悄然改变着化妆品行业的面貌。
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融合了生物学、工程学和信息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利用基因编辑、DNA合成等先进技术,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从而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化妆品原料。这些原料不仅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的特点,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护肤品的需求。
在化妆品行业,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已经成为化妆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出色的保湿、修复和抗衰效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此外,合成生物学还推动了化妆品原料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合成生物学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介绍,化妆品原料的生物制造过程,是利用各种生物质或非生物质的原料,通过微生物细胞或酶在生物反应器里面生产各种用于不同护肤类、彩妆类、口腔的、毛发类等产品,可以起到美白、控油、润肤、保湿的作用。
“合成生物学在化妆品原料生产中的应用主要聚焦于构建细胞工厂,旨在快速实现已知原料的制造、攻克难度较高的现有原料生产难题,并积极探索具有新性能的化妆品原料,尤其是后者,尚存巨大潜力待挖掘。”陈坚强调,合成生物学应用于化妆品领域极具研究价值,能加速原料开发、产品上市及市场响应速度,推动更强创新力、更快产品迭代、更显著增长潜力及更广阔市场空间的形成。
目前,在化妆品领域,包括雅诗兰黛、资生堂、欧莱雅、华熙生物、珀莱雅、百雀羚、巨子生物等企业已经纷纷入局。这些企业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和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高效、个性化的美妆产品。
从当前趋势来看,合成生物学已成为化妆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且备受瞩目的领域。在此背景下,丸美股份将证券简称更名为“丸美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认知度,还深刻体现了公司在生物科技领域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坚定决心,从而有望吸引更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关注与青睐。
质疑丸美股份更名是跟风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认为丸美股份此举可能并无太大必要,甚至有人质疑这是在盲目跟风炒作。毕竟,在生物科技领域,众多企业已采用了相近的名称或品牌定位。针对丸美股份将证券简称更名为丸美生物的决定,部分人认为,鉴于生物科技同样隶属于科技范畴,但生物医药板块的股票近期多呈下跌趋势,因此,更名为丸美科技或许能更有效地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在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每一次更名无不透露出精心策划的战略意图,紧紧牵动着市场参与者的敏感神经。这些更名举措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公司战略方向的调整、品牌形象的重塑、主营业务的转型、消除外界误解或提升品牌辨识度的多重考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总有一些上市公司会选择紧跟市场热点进行更名,以此吸引公众目光,提升公司的市场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更是为了变相炒作股价。
细数过往,不乏因业务转型而更名的企业,如鲁商发展,其在剥离房地产业务后,更名为福瑞达,标志着企业转型。然而,也有企业更名之举显得更为“应景”,纯粹是为了搭乘市场热点的顺风车。例如,已经在港股市场出售日化业务的青蛙王子,曾更名为中国儿童护理,此举虽让人误以为其与央企有所关联,实则不然。更有甚者,如某公司在P2P概念炙手可热之时,宣布更名为“匹凸匹”,尽管其实际业务与P2P并无瓜葛。这类更名往往能在短期内刺激股价上扬,但若公司基本面未能得到实质性提升,股价的长远走势终将回归理性,趋于平稳或下滑。
从更名结果来看,丸美股份证券简称更名丸美生物,并未吸引大量资本的关注。2024年12月6日,上证指数上涨1.05%,美容护理板块上涨1.04%,化妆品板块上涨2.02%,而丸美股份股份仅上涨1.03%,低于大盘指数和两个行业板块的涨幅水平。
如此看来,投资者似乎是越来越理性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