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迈威生物发布公告,公司拟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将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H股并上市。

市值83亿!迈威生物冲刺港股IPO  第1张

迈威生物是一家创新性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和年龄相关疾病,涉及肿瘤、自身免疫、骨疾病、眼科、血液、感染等治疗领域,构建了以抗体药物靶点发现与分子发现为起点,覆盖成药性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生产转化等药品研发全周期的创新体系,实现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张江,于2022年1月正式登陆科创板,股票代码688062。另据公开资料,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01

发展速度迅猛

成立五年即上市

迈威生物成立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彼时有着20余年医药行业经验的刘大涛,面对变化日益复杂化的疾病,以及日趋火爆的海外创新药市场,他决定要做一家研发更高效、决策半径更短的企业。

随后,刘大涛从国内一家大型综合性医药集团研发一线离职,正式创办了迈威生物。成立后仅五年的时间,迈威生物就搭上了科创板的“快车”。2022年1月18日,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张江2022年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从业务层面看,公司也从初创企业,变成了一家专注于肿瘤相关和年龄相关疾病领域,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

在刘大涛看来,迈威生物的发展迅速,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从创业之初,就在设计上有充分的考虑,并按照研发、生产、商业化相结合的方式组建公司,以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推进各个项目和团队运行;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大环境,中国创新药的政策红利及产业环境也为迈威生物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

“2015年之前,一个药品从申报到获得批件,平均需要29个月,而如今平均周期为5个月,甚至更短,审批时效明显提升。”刘大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产品研发领域,迈威生物的高速发展体现得更加明显。短短7年时间,迈威生物的研发产品管线已渐成梯队。根据迈威生物2024年三季度报告,公司拥有15个处于临床或上市阶段的核心品种,包括11个创新药,4个生物类似药,覆盖肿瘤、自免、代谢、眼科、感染五大治疗领域,药物形式覆盖单抗、双抗、ADC、重组蛋白等。目前已上市品种3个,处于上市许可审评阶段品种1个,处于III期关键注册临床阶段品种3个,处于其他不同临床研究阶段品种8个。

其中已上市产品为君迈康®、迈利舒®及迈卫健®,分别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以及2024年3月获批上市,正逐步进入放量期。

02

研发投入水涨船高

赴港募资规模或达12

迈威生物此次赴港谋求二次上市,公司方面公开表示,“满足其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和其他药企类似,募资和海外市场,成为了迈威生物决定进军港交所的最主要因素。

市场分析指出,创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一款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批上市,一般需要多年时间。当创新药企推出一款产品,需要经历研发、审批、商业化推广等多个步骤。只有产品实现的商业化收入覆盖研发成本,最终才能为创新药企贡献正收益。对迈威生物而言,开发原创型新药一直是公司创始人的梦想并且早就展开了布局,因此公司对于募资的需求持续高涨。

根据财报,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迈威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28亿元、1.28亿元、1.41亿元。研发投入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迈威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586亿元、8.358亿元,占当期营收比重分别约为2735.66%、654%。2024年前三季度,迈威生物的研发费用为4.810亿元,占当期营收比重约为340.9%。

研发投入水涨船高的同时,也是公司流动性趋紧。数据显示,2022年底,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为24.91亿元,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合计1.22亿元。到了2024年9月末,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降至15.64亿元,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之和增至10.49亿元。

再从融资角度看,据公开数据显示,迈威生物上市后累计股权募资(首发募资)金额为34.77亿元。另外,迈威生物多次调增2024年度向金融机构申请的授信及融资额度。今年1月,公司的授信及融资额度为23亿元,到了4月及8月,又先后调增至55亿元、62亿元。

本次赴港上市,公司并未披露具体的募资规模。截至12月20日收盘,公司股价收于20.83元/股,总市值约为83.2亿元。据权威机构数据,2023年港股IPO公司平均发行比例为14.13%。按当前市值计算,若迈威生物按平均水平发行股票,可募集约12亿元资金。

03

引入新高管

瞄准海外市场

迈威生物赴港上市的另一目的,在于海外市场的发展。不过在这一领域,公司早已展开了自己的布局。

近年来,迈威生物设立国际业务部和商务拓展部,进行境外市场推广及全球商务合作。迈威生物曾提到,对于成熟品种,尤其是生物类似药,该公司聚焦于埃及等中东北非国家、印尼等东盟国家、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面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境内头部药企,该公司通过对外授权等合作模式推进合作。

据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实现境外收入0.69亿元,占公司当年总营收的53.70%;2024年上半年,来自其他地区(非中国大陆地区)的收入为3554万元,占当期营收比重达30.77%;今年11月份,迈威生物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截至三季度报告披露日,该公司已完成覆盖海外市场数十个国家的正式合作协议或框架协议的签署,累计金额1428.5万美元。

为了能够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上更进一步,在迈威生物官宣二次上市的同一天,公司还发布公告称,将聘任武海为公司副总经理,并提名武海为公司董事。

从履历上看,武海在2014年加入君实生物,是君实生物首席科学家及核心技术人员之一,也曾担任公司董事。2023年8月,武海辞去君实生物职务,并于当年11月加入迈威生物,任公司研发总裁。

公司创始人刘大涛曾表示,武海拥有国际化的视野、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卓越的领导力,期待他带领我们的团队持续创新突破,加速推动公司的全球化发展。

此外,在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武海还曾担任过君实生物的财务总监,君实生物正是于2018年12月在港股上市。这也意味着武海对于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的流程较为熟悉。迈威生物此时聘任其为副总经理、董事,市场分析也是公司为了更好推进公司在港交所的上市工作。

借助潜在的港股二次上市机会,迈威生物可以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为持续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对于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生物医药公司来说,香港市场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融资平台。

就在迈威生物提出赴港二次上市前一周,龙头药企恒瑞医药才刚刚披露了“A+H”计划。今年7月10日,百利天恒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计划融资5亿美元。百利天恒明确称,赴港上市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助力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更好地利用境内境外融资平台,夯实公司快速发展的资金储备,支持公司众多创新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开发。

此前先于内地上市、再成功登陆港交所的“A+H”上市医药公司还包括诺诚健华、复旦张江、康希诺、荣昌生物、君实生物、百济神州等创新药企,上海医药、复星医药、白云山、丽珠集团、新华制药等传统药企,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凯莱英、昭衍新药等CXO公司。

市场分析指出,与A股相比,港股市场中的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聚集了许多国际资本及投资机构。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可以借此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并可以利用募集资金更好地开展海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