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日,上海的孩子在家做作业。(视觉中国/图)
“几年了,老婆孩子没有一天在十点半之前休息的,除了周末。”2024年12月17日,苏州工业园区上六年级的孩子半夜12点才睡,王鸿儒当即给学校领导写了一封信。
11天前,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也给学生家长写了封公开信。
信中的内容是学校将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晚上9点20分,初中生至晚上10点,高中生至晚上11点仍未完成作业的,可以停止做作业,及时就寝。第二天向老师说明情况即可,未完成部分无需补做。
“作业熔断机制”并不是新名词。此前浙江宁波、山东淄博张店区等地以及安徽阜阳的部分学校就推行过这一机制。
但包括王鸿儒在内的多位学生家长认为,教育部门摆出了姿态,熔断机制执不执行就成了家长的事。这是教育部门在推卸责任。
在肯定这项政策的同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也认为,该政策“不会大面积有效”,“如果中高考制度没有大的变革,把作业熔断交给家长,他们完全处于两难的境地”。在他看来,学校作为教育的专业机构,首先应该进行专业的判断,“该不该布置这么多的作业?”
“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后,作业设计的要求就更高了”。苏州工业园区某校副校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何让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知识的巩固,“这对命题提出很大的挑战”。
晚上11点多才能睡觉2024年12月6日,周五。陈紫丹所在的教师群,收到了园区教育局写给家长的公开信。消息显示未读的同事,还会被提醒及时查看通知。
到了第二周,学科备课组长又向老师们传达了要求,“一定要落实作业熔断机制”。不过这显得有些画蛇添足。陈紫丹是一名副科老师,她在的园区初中,原则上只有语文、数学、外语和物理四门课才能布置家庭作业。
陈紫丹注意到,最近学校领导确实盯得更紧了。各科作业都写在黑板上,领导会在走廊上巡查,拍下不同班级布置的作业照片。
但对家长而言,班主任转达时似乎又漫不经心。
12月6日,王鸿儒所在的家长群也收到了公开信。两天后,班主任又发了一个小程序,要求家长查看并确认知晓上述通知。王鸿儒说,除此以外班主任并没有与家长作进一步沟通。
王鸿儒的孩子,满足作业熔断的条件。
孩子没有参加课后服务,下午4点多放学接回家里,5点左右开始写作业。尽管有硕士毕业的妻子在一旁陪学,仍要写到11点多才能睡觉。早上7点20分喊孩子起床,又是一场挣扎。周末是难得能睡到自然醒的时候,一觉睡到10点。
之所以不让孩子及时就寝,王鸿儒解释说,孩子随堂练习写错了字,都会被老师要求订正几遍。如果课间休息时间完成不了,则会留堂直到订正完,“妻子有时在外面等一个小时都等不到人”。他担心孩子没完成家庭作业,会被老师区别对待。
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情况,都直接影响完成作业的时间。
一位园区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在校内完成课堂作业,剩下的学生绝大部分能在晚上8点前完成,“小部分学习习惯不好或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做到更晚”。
前述学校副校长也表示,“需要作业熔断的孩子不是绝大多数”。据她了解,60%到70%的学生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因此她认为,并不是作业多才要熔断,需要熔断机制的是个别学生,“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个别班级和老师的作业量确实过大”。
这不是苏州首次提出作业熔断机制。
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同时明确,“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
当年9月,苏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意见》,其中关于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就寝时间的要求,与此次公开信一致。上述文件还指出,在就寝时间前仍未完成书面作业的,可以不完成。
2019年1月31日,北京南站,孩子在旅行箱上做作业。(视觉中国/图)
“跟进的力度不是太大”时隔三年,苏州工业园区重提作业熔断机制,有其自身背景。
据园区管委会网站,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是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3686亿元。
多位受访者表示,在园区安家置业的家长,多数学历较高,“通过读书取得了成就,对子女学习的期望和要求极高”。
用一位家长的话说,园区家长是“自来卷”,很多家长“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不行,总想着下一代应该比他们更好”。他举例说,由于学校对作业有所管理,在孩子上小学时,不少作业由家委会布置,作业改头换面被称为“自主练习”。这部分作业有的由老师批改,有的学生之间互批。老师也会“选择能帮助他们的家长进入家委会”。
前述园区学校副校长还注意到,“有的孩子刚走出校门就进了辅导班”。但她有些无奈,“每个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不一样,这个事情只能劝,我们没有办法强制”。
由于作业熔断机制没有强制力,能在多大程度发挥作用,要打上一个问号。
2023年宁波市卫健委、宁波市教育局印发《宁波市中小学生“睡眠改善行动”工作方案》,提出试行“作业熔断”,保障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就寝时间分别不晚于晚上9点20分、10点和11点。
但当地中学一位校领导坦言,“跟进的力度不是太大”。在他看来,只发一个文件,布置工作很简单,但要真正落实就很难。一方面学校需要协调各年级和班级,对作业总量进行控制。另外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没完成,“孩子是不是考不好?这方面的担忧对家长也是一种压力”。
淄博市张店区也在2023年实施中小学生作业熔断机制。当地一所小学的副校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目前熔断机制仍在实行,“熔断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数是因为学生生病了,当天晚上没法完成作业”。
尽管如此,多位受访者仍肯定了政策的出发点。
刘坚团队追踪10万名学生后发现,在2015年、2019年和2023年,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在10小时及以上的比例,分别是9%、6.8%和7.2%。初中生这一数据则分别为4.2%、3.4%和4.7%。
而根据教育部202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
宁波某中学校领导认为,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已经意识到,学生睡眠严重不足的问题。但就当下应试教育的模式而言,“有点积重难返”。在他看来,作业量只是一个显性表现,“熔断后学生还是要面对学业压力,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
教师是解决负担的突破口在更大层面来看,不少学生仍困在作业中。
福建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家长说,课后服务时段被老师用来讲课和考试。孩子作业基本要做到晚上10点半以后,偶尔还会做到11点,“我们都熬不住了,她还在熬”。原本以为孩子做作业慢,但一打听才知道,“作业量摆在那里,班上的学霸也要做到那个点”。其中有机械性的重复作业,“开学以来动不动默写古诗,十多首诗从头到尾默写过无数遍”。
前两天,没做完作业的学生被老师在家长群点名。“我很能理解那些没有家长陪伴,动作再稍微拖拉点的孩子,他们是真的做不完”。她心生疑惑,布置作业多的老师往往是负责任的老师,但为什么要让学生在写作业的量上卷,而不是在布置作业的质量上下功夫?用她的话说,“一定有可以不做的作业,希望老师把它们筛选出来”。
研究表明,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呈正相关。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王烨晖等人,在2024年发表的论文《“双减”背景下作业减负增效的实证研究》中写道,通过选取某地区88所学校共2440名初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数学作业时间和数学成绩呈现倒U形的曲线关系。
具体来说,随着作业时间的增加,学生成绩明显上升。但当数学作业时间超过45分钟,持续增加作业时间带来额外负担,又造成学生数学成绩的下降。
“一些老师在作业题和试题命制方面,太不能胜任了。”长期研究教育评价的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副院长韩映雄认为,这是造成学生学业负担的根源。
他观察发现,多数老师仍是为了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为什么要布置那么多题?”他主张作业少而精,能做一道题,就不做三道题。但在现实中,不少老师稀里糊涂用教辅资料,“自己都没吃透题目,不知道题目和题目之间的区别”。
在他看来,作业由老师布置。与其推行作业熔断机制,不如教育部门大力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教师是解决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
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述宁波某中学校领导解释说,作业量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削减作业量。“首先应该对考题研究到位,然后提升课堂效率,最后才是精简作业”,如果没有做到前两点就砍掉作业量,“成绩肯定是上不去的”。
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韩映雄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认为部分老师思想上还没拐过弯,“以为作业越多,越能巩固成绩”。还有些老师已经认识到了问题,但仍通过题海战术增加保险系数,“担心万一作业布置少了,成绩受到影响”。
每个学校的每个孩子千差万别,教育部门没法出台统一的政策。韩映雄说,这需要学校校长在管理中动脑筋,激发老师的职业自觉。
(应受访者要求,王鸿儒、陈紫丹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杜寒三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陆冠宇 代科卉
责编 钱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