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职业是一部影视作品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当下为了顺应用户们与时俱进的多元化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另辟蹊径,挖掘过去在电视剧中很少出现的小众职业,满足受众对新鲜感的要求。
借着这个机会,我们将结合三种不同类型的作品,探讨小众职业元素的加入会给影视内容带来哪些差异化的影响?又该如何最大化发挥这类设定的作用?
甜宠剧需要“贴地飞行”“猎奇心理”勾起观看欲望
纵观近年来的剧集市场,谈及对各种小众职业的探索,第一个越不过去的必然是甜宠偶像剧。作为网络剧中的热门赛道,甜宠剧一直面临着内容同质化的问题,毕竟单纯的谈恋爱、撒糖,确实也很难“玩”出什么新花样,在这样的困境下,为主人公设置一个相对小众的职业身份,带来的红利是显而易见的。
小众,意味着稀缺性,因为和普通人生活距离遥远而充满神秘感。例如,《你是我的荣耀》中的航天工作者,《很想很想你》中的配音大神和古风作曲人,《漂洋过海来看你》中的酒店试睡员与旅游体验官,《昔有琉璃瓦》中的文物修复师,《追光者》中的民间救援队成员,都是极少有机会出现在甜宠偶像剧中的职业,有了差异化卖点,就可以通过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来吸引他们入场。
另外,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从事小众职业,也能让甜宠剧的主角去悬浮化,增加一丝丝实感,顺应近年来偶像剧不断融合现实元素,开始“贴地飞行”的潮流。
例如《你是我的荣耀》,于途和乔晶晶之间浪漫美好的爱情是在平凡生活中不常见的,但于途作为一个航天工作者,薪酬福利与付出相比太过微薄,让他既无法给到父母最好的照顾,又因为和女友经济条件有明显差异感到自卑,这种非常现实的矛盾,让角色和情感瞬间落地,血肉丰满,立体可信了不少。
还有《很想很想你》,比起工作内容没有具体指向,靠天赋、靠家世、靠颜值就“不劳而获”的“霸总”,莫青成这种用心经营自己的爱好,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人,很像每个人大学时期都会憧憬的优秀学长,少了高高在上的僵硬感,“活人”味十足。
当然,在这类作品中,小众职业元素只精美的“前菜”,并不是“正餐”,男女主之间不断进展的关系、发糖与互动,才是观众们在意的重点。所以,在甜宠题材里,描绘职业的部分占据的比例一般都不会太高,也不必处处深挖、样样翔实,浅尝辄止使人耳目一新即可,只要不是生编硬造,让外行人看着都觉得离谱,受众也不会过于求全责备。
职业身份丰满角色弧光,情感共鸣成为“杀手锏”
近年来,“流媒体”的发展让娱乐内容越来越分众化,在这样的审美语境下,“全民爆款”愈发的可遇不可求,头部剧集作为视频网站的“压舱石”固然重要,打通垂类赛道,巩固平台多样化的内容格局同样也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主打小切口、轻议题、高质感的都市情感剧开始迅速崛起,例如,《不讨好的勇气》《春色寄情人》《三悦有了新工作》《二十不惑》等等,和甜宠偶像剧相比,它们更具真实的生活质感,和传统的现实主义题材相比,它们的视角又更年轻更轻盈。
当然,在这类作品中,仍然少不了对冷门职业,特别是新兴职业的探索,不同于偶像剧围绕性缘叙事,有关职业的部分大都浅尝辄止,在都市生活剧里,小众职业元素往往承载了更多的功能,对作品的影响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首先,为主人公设置这些小众职业身份,不仅仅是出于猎奇,而是为了丰满、完整“人设”,为深入挖掘角色内心找到一个支点,换句话说,人物弧光对职场线的依存度极高,是不可以切割的。
在《三悦有了新工作》中,找不到工作、又颓又丧的赵三悦“误入”殡葬行业,目睹了殡仪馆中形形色色的“生死故事”后,她一点点被打动被治愈,重新找到了认真生活的勇气。
《不讨好的勇气》中的吴秀雅也是如此,脱口秀演员这个第二职业,让她从一个屈服规则的讨好者蜕变成了一个反抗规则的勇敢者,找回了真正的自己,人格魅力越来越清晰。
另外,以紧贴时代,与年轻人息息相关的小众职业为切入口,也能够在内容层面延展出更多90后、00后关心的社会性议题,从而让观众对角色和剧情形成深刻的情感共鸣。
《春色寄情人》的男主陈麦冬作为入殓师,工作地点在充满人情味的温馨小城,女主庄洁的工作地点则是繁华但人与人之间边界感极强的上海,这种差异化的工作经历,正是很多年轻人关心的问题的投射:该返乡还是该留在大城市?无形中增加了受众与角色的强链接感。
还有《二十不惑》中的梁爽,作为一名网络主播,她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选品、带货,应对同行的恶意竞争,忙到连失恋分手,都得迅速擦干眼泪,走进直播间对顾客笑脸相迎,新兴职业让打工人的“社畜感”超级加倍,看得不少网友心有戚戚焉。
题材选择务必谨慎,精彩案例科普行业“秘辛”
上文中,我们简单探讨了在甜宠偶像剧和都市情感剧中,小众职业元素的融入会产生哪些化学反应,那么显然,在职场线占比60%以上的“真·职场剧”中,这些元素对故事架构与人物塑造的影响又将成倍增加。
不同于前面两种类型剧或唯美浪漫或温馨治愈的叙事风格,职场剧的落点更“实”,戏剧张力大部分来源于一个个具体的行业案例,所以编剧在创作之前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田野调查”,保证专业度,甚至在内容上要具有一定的科普属性,为观众展现在平常生活中很难了解到的小众职业“秘辛”。
在人物塑造上,这类作品大多采用“职场群像”的模式,以补充单一视角的不足,能够更加全景式地展现一个行业的方方面面,角色们无论是生活习惯、思考模式,还是举手投足间的细节都与从事的工作息息相关。
例如,《装台》以从事舞台演出装台工作的工人群体为主角,把这个职业的面貌和意义完整地呈现了出来,剧中的“装台人”常年奔波在苦辣酸甜兼具,鲜活热闹的市井生活中,看似渺小,却始终吃苦耐劳、尽职尽责,默默扛起了社会的一角,诠释出了普通人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与认同。
还有圈粉无数的《猎罪图鉴》系列,该剧以模拟画像师作为主角,规避了在悬疑探案题材中常见的同质化问题,男主沈翊的技能可以说是神乎其神,凭借只言片语的信息,就能复原出罪犯的容貌,成为破案的突破口,这种仿佛“开挂”般的人设大大地增加了剧情的可看性与吸引力。
《欢迎来到麦乐村》则首次把视角投向援非医生,以饱满的个体故事展现了何为医者仁心与大爱无疆,该剧在医疗行业这个“大门类”中,独辟蹊径地挖掘出了尚在“蓝海”阶段的小众职业,使得该剧作品既拥有题材本身带来的容易产生戏剧冲突的特点,又不失新鲜感。
值得一提的是,职业剧走“冷门”路线,制作方更需要谨慎地选择题材,有一些职业“先天不足”,缺乏戏剧冲突,难以通过影视化展现出其中精髓,无形当中拉高了创作风险。
以《女心理师》为例,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过程往往以枯燥的对话为主,场景又局限在咨询室,再加上出于职业伦理,她们不能在工作环境以外主动接触来访者,这些问题都导致了以该职业为主角的故事编剧难度很大,虽然导演用了很多巧思与高级的拍摄手法来增加内容的趣味性,但是该剧的热度还是遗憾地未能达到预期。
小众职业元素带来的稀缺性和新鲜感让内容更容易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但其实只要案例不失真,人物不失立体,行业观察不失分寸,无论是大众还是小众、冷门还是热门,作品都能够收获观众的正向反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