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和他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与美国军方长期合作。 图片来源 YouTube视频截图
综合编译 张昊天
美国军方的重大军备项目因管理不善、工期延误和成本暴涨而饱受诟病。削减装备采购经费预计将成为埃隆·马斯克和他的“政府效率部”的重点任务。外媒分析称,作为美国军方的承包商,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凭借独特的成本控制策略,可能成为颠覆美军武器采购模式的“秘密武器”。
多年来,五角大楼反复宣称致力于解决成本超支和浪费问题,但成效有限。2024财年,美国军费预算达到8410亿美元,约占联邦总预算的八分之一。作为当选总统特朗普的盟友,马斯克若要落实削减两万亿美元支出的计划,自然会瞄准国防预算,尤其是武器采购费用。
在社交媒体上,马斯克多次批评往届美国政府与传统军工企业的关系,认为既有的采购模式导致了军舰、飞机和战车制造及维护费用的失控。相比之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凭借激进的技术创新和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脱颖而出,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亮点。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发表文章称,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崛起之前,军用航天领域的情况堪称美国军备采购模式的缩影。军工企业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机构订立“成本加成合同”,从而获得相对确定的利润率。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克莱顿·斯沃普指出,“成本加成合同”允许项目超支,并将采购价格上涨的风险转嫁给政府部门。
马斯克对“成本加成合同”持强烈批评态度。他曾告诉传记作家沃尔特·伊萨克森:“这种方式不能把你送上火星,因为它会导致承包商故意拖延进度,以便更长久地从政府获益。”相反,马斯克推崇“固定价格合同”,即政府和企业在项目启动时商量好价格,一旦达到某些关键节点,承包商即可获得事先约定的款项。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官网显示,2008年和2014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分别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价值16亿美元和26亿美元的“固定价格合同”,涉及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等业务。克莱顿·斯沃普表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证明了“固定价格合同”的一系列优势,这种模式可以更敏捷地应对市场变化,更快地更新产品,对政府和军工企业都有益处。
与美国军工系统关系密切的原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也是“固定价格合同”的拥趸。他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旧有的军备采购模式不仅导致成本爆炸,还摧毁了竞争和创新;未来,五角大楼应让军火商而非政府承担成本膨胀的风险。
然而,一些专家对“固定价格合同”提出了质疑。退役海军军官、美国渡口集团总经理布莱恩·麦格拉思认为,私营企业不应包揽所有风险。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托德·哈里森则认为,用“固定价格合同”全面替代“成本加成合同”未必能节省军费,也不一定能确保武器装备承受激烈战斗或数十年的损耗。
“‘固定价格合同’将风险转移给企业……如果项目成本超支,企业会损失利润;如果企业以低于预期的成本交货,则可以赚更多钱。归根结底,它为行业提供了更好的激励。”哈里森在接受“商业内幕”采访时说,“固定价格合同”对较小和较新的军工企业有利,但在某些特定领域,“成本加成合同”仍会长期存在。例如,对军用舰艇特别是航母与核潜艇而言,由于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具备供货资质,加上这类复杂武器装备通常不外销,合同周期往往特别长,不适合从一开始就锁定价格。此外,这些大型武器系统的建造依赖于庞大的国防工业基础设施,“你只能用对待公共事业的方式进行管理,自由市场原则在这些领域不起作用。”哈里森解释说。
近年来,随着审计机构对第六代战机、下一代核潜艇、新型洲际导弹等一系列项目的审查亮出黄牌,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美国军事工业的效率低下,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政府。现役装备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今年早些时候的统计数据显示,作为美军唯一一款在产的隐形战斗机,F-35项目的全寿命成本已经突破两万亿美元,但其出勤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同时,“福特”级核动力航母与“星座”级护卫舰的施工周期也大幅延误。
“商业内幕”称,武器装备在开发过程中频繁更改设计是导致成本上涨的重要因素。为克服这一问题,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和军队应在开发流程早期明确需求,严格限制设计变更。兰德公司研究员迈克尔·博纳特表示:“一种有效的省钱策略是在修改设计时不增加新功能。”F-35项目恰恰是这方面的反例,其最新版本与最初的设计“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飞机”。退役海军将领、导弹防御专家阿彻·梅西强调,在研发和采购周期内,政府不应滥用修改合同的权利,因为技术性要求越多,越容易引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美国国防部名下的资产总额超过4.1万亿美元,负债达到了4.3万亿美元。由于资金流向复杂且透明度不足,五角大楼连续7次未能通过联邦政府的审计。这意味着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的军事支出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除了精简庞杂的军官和文职人员队伍,某些硬件的采购价格也可能成为优化的重点。例如,一些零部件的价格远超正常报价数十倍,亟须整治。
退役美国海军上将约翰·哈维警告说,激进的改革可能损害美军的作战能力,甚至导致承包商为了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生产不合格的武器装备。“不管初衷多么美好,过分追求效率都会削弱国家的军事能力,必须设法维持平衡。”他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