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颉满斌
前不久,甘肃省定西市鲁家沟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项目种植基地迎来大丰收。
不同于往年的人力挖掘和手工捡拾,今年,一台名为4UZ-110型的丘陵山地四轮转向轮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成为这里的“明星”。这台由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团队研发的收获机以高效、智能的表现,成为马铃薯收获的“智慧引擎”。
“以前,我们得一锄头一锄头地挖,再一颗颗捡拾装袋,不仅累得腰酸背痛,效率还低。”正在一旁观看收获机作业的村民李满福感慨道。
只见机器前端缓缓深入泥土,随着一阵轻微震动,一颗颗圆润饱满的马铃薯便从土壤中探出头来。紧接着,机器内部的分离系统迅速将薯块与土壤、地膜及残留的秧苗分离,一旁的自动装袋装置迅速将分离后的马铃薯装入吨袋中。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流畅高效。
“这台机器真是太神奇了!”李满福忍不住赞叹,“以前人工挖掘,即使雇上几十个人,一天最多也只能挖个三五亩地。现在有了这台机器,一天能挖二三十亩地,效率提高了十几倍!”
甘肃宣烨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聚东是这一马铃薯示范基地的负责人。他介绍,以前人工捡拾装袋,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损伤薯块。这台收获机不仅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减少了薯块的损伤,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和质量。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虎存一边演示操作方法,一边向村民介绍:“这台机器不仅效率高,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它采用四轮驱动和全轮转向技术,能在复杂的丘陵山地中灵活穿梭。而且,它的转弯半径非常小,只有4米,非常适合在这里的梯田地块作业。”
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孟养荣介绍,甘肃丘陵山区地形复杂、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程度低,这款收获机解决的正是丘陵山区马铃薯收获无机可用、无好机可用的难题。这款机器是国内首台丘陵山地四轮转向轮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可实现20度田间坡道快速转场和梯田高效作业。
“这款机器采用先进的无级变速系统和四轮驱动技术,能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调整行进速度和动力输出。”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赵武云介绍,这不仅提高了机器的通过性和爬坡能力,还能使机器在复杂地形中保持稳定的作业效率。它还配备仿生挖掘铲,铲壁采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能减少土壤附着,降低挖掘阻力和能耗。同时,机器采用前端栅格辊式分离装置,并配备第一级多源振动分离筛,提高了分离效率,缩短了土薯膜秧分离路径。这些设计使整机尺寸紧凑,所需配套动力小,有效降低了成本。因此,这款收获机有高度灵活性、适应性和性价比。
据测算,该收获机每小时生产率可达2—3.5亩,每天约可收获20—35亩地。与传统收获方式相比,它减少了捡拾装袋的用工成本。该机器还采用节能环保的100马力国四发动机,不但动力强劲,而且排放更低、噪声更小。这既符合环保要求,也降低了农民的运营成本,有利于促进马铃薯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