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透社 | 望粤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向来在资本市场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日,广东发布的《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简称 “二十八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其能否助力广东重现昔日资本奇迹,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
坚实基础:广东资本市场的现有成就
广东资本市场的发展奥门最准资料免费大全成绩斐然。近十年间,广东各类企业通过 IPO、股权再融资、发行交易所债券等方式,在境内资本市场累计融资高达 8.86 万亿,位居全国前列。截至 2024 年底,广东 A 股上市公司数量达 875 家,稳坐全国头把交椅。其中,近十年新增上市公司 529 家,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分别新增 172 家、91 家、236 家、30 家。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占比 82.6%,达 437 家。2024 年,广东上市公司研发投入 2900.2 亿元,研发强度达 2.89%。2024 年前三季度,广东上市公司营收合计 7.45 万亿元,同比增长 4.1%,高于全国 5.7 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 6022.7 亿元,同比增长 1.3%,高于全国 1.3 个百分点。按可比口径,全省上市公司 2023 年营收较 2014 年增长 174.7%,净利润增长 98.7%。
政策引领:“二十八条” 的多维度举措
培育新质生产力:“二十八条” 从多方面入手,构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 “全链条” 支撑体系。鼓励各地建设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完善梯度培育机制。支持优质企业境外上市,鼓励红筹企业回归 A 股。强化各类金融工具对创新主体的支持,畅通股权投资退出渠道,引进培育知名投资和中介机构,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注入金融 “活水”。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针对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链主公司等不同主体,提出分类支持措施。持续跟踪民营上市公司经营风险,保护产权与企业家权益;推动国企集团整合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鼓励产业链头部公司参与创业和股权投资,发挥链主作用,推动传统产业上市公司数智化改造升级。
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加快深证、广期所等资本市场重点平台建设,培育壮大投资银行和机构群体,推进大湾区重大平台金融开放,强化数字金融应用,构建多层次 REITs 体系。支持深交所建设全球资产配置平台,完善科技成果交易服务体系;支持广期所研发上市重大战略品种。大湾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成果显著,2024 年 11 月,广东省内 7 家机构成为首批 “跨境理财通” 券商。截至 2023 年底,202 家、79 家机构分别获批 QFLP、QDIE 资格,批复额度分别约 533.8 亿元、20.85 亿美元。截至 2024 年 11 月,“跨境理财通” 内地个人投资者超 7 万人,跨境汇划金额 967.68 亿元。
防范化解风险:强调强化风险源头防控与早期纠正,加强监测评估。积极防范上市公司退市、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出清伪金融资产交易所。健全风险处置机制,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大退市风险排查,完善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加强监管协同,强化追责力度,保护投资者权益。
深度分析:“二十八条” 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科技与资本融合加速:“二十八条” 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举措,将促使更多科技型企业获得资本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分类支持不同市场主体的措施,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国资引领,发挥链主作用,提升广东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增强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金融开放与创新机遇:大湾区金融开放的推进,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广东,提升广东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促进金融创新,拓展市场空间。
挑战
风险防控压力:尽管 “二十八条” 提出了诸多风险防范措施,但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面临的风险可能更加复杂多样,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新兴金融业务风险等,风险防控难度不小。
政策落实与协同:“二十八条” 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政策的有效落实和部门间的协同配合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影响政策效果。
市场竞争加剧:全国各省市都在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广东面临着来自各地的竞争压力,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需要持续创新和提升。
广东发布的资本市场 “二十八条”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为广东资本市场的未来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凭借广东坚实的经济基础、丰富的金融资源和开放创新的传统,若能有效落实各项措施,积极应对挑战,广东有望在资本市场领域再创辉煌,重现甚至超越昔日的资本奇迹,为全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具价值的经验和示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