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国资国企持续深化改革,聚力提质增效,坚决防控风险,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今年1-8月份,在煤炭和钢铁价格等大幅下行的情况下,省属企业仍实现营业收入16001.5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利润总额639.2亿元,资产总额达到51607亿元、同比增长7.3%,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良好态势更加明显。

  深化提升治理水平,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上加力提效

  聚焦企业党委“融不进”“融不好”等问题,组织开展“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不够有效”专项整治,推动省属各级企业动态优化、细化量化研究决定事项1.2万余项、前置研究讨论事项1.9万余项、前置研究讨论负面事项近4600余项,并于今年上半年开展穿透式检查,督促企业从严抓好“三张清单”等3类11项问题整改,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会同山东省委组织部,创新制定省属企业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评估办法,详细明确4方面21项评估重点,鲜明提出评估结果连续两年为“不规范”的企业,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彰显评估办法的实操性、针对性、有效性。

  深化提升内生动力,在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上加力提效

  聚焦经理层成员薪酬能升不能降、岗位能上不能下等问题,组织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工程,建立“摸高”机制,对标历史数据、对标行业数据,精准设置业绩指标,鼓励经理层挑战历史最好水平。推动在更大范围、分层分类落实管理人员责任,不搞“一刀切”,对承担独立生产经营任务的人员先行先试。去年,省属各级企业经理层人员中,增薪幅度超20%的达500人,降薪幅度超20%的达583人,两者合计占比达17%;中层管理人员参照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占比达59%,因考核不合格被免职的达194人、降职的达182人、转岗的达205人,各级管理人员活力动力得到充分迸发。

  深化提升创新动能,在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上加力提效

  聚焦人才激励不到位、不精准等问题,积极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的核心技术团队工资总额予以单列,今年有8户企业申请单列工资总额1.24亿元、同比增长31%;引导企业将工资总额增量优先用于科技人才激励,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实行“一人一议”协议开放薪酬、上不封顶,已引入166名高层次和短缺专业高端人才,协议薪酬水平最高达同职级平均薪酬的6倍,人才“头雁效应”持续释放。例如,有省属企业以“谈判工资制”方式,引入技术研发带头人,其入职后,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成熟的臭氧发生器产品,推动该业务规模实现翻倍式增长,截至2023年底,该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增长37倍达1.05亿元,毛利润增长21倍达2322万元。

  深化提升监管效能,在优化重点领域监督机制加力提效

  聚焦财务、投资等重点领域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去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30余项制度文件,并开展两次执行情况评估,国资监管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水平显著提升。加快推进司库体系建设,29户省属企业已上线运行13户,年底将全面上线,实现对权属企业银行账户全面可视、资金流动全面可溯、归集资金全面可控。持续推进层级压减,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动绿色通道,有效解决清算注销难、破产立案难等问题,除纳入特别监管清单的企业外,年底前所有企业法人层级将控制在四级以内。制定规范省属企业机构设置和加强用工管理的意见,明确“控机构、控岗位、控总量、控总额、控招录”要求,省属企业总部机构数量、人员编制数量的压减率均超14%。

  【责任编辑:张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