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失语症:别让流行梗“毁掉”你的语言  第1张

□马飞燕(西京学院)

在现在的网络世界,我们每天接触的东西很多,天文地理、历史文脉,但是,双刃剑的另一面,我们更多接触的都是一些流行的语言库,近些年来更是热梗不断。“那咋了”“邪恶栀子花”“易如反掌”……这些网络热梗的不断流行,仿佛让我们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被称为网络失语症。

在网络热梗的不断冲击之下,很多人的语言表达功能逐渐丧失。如今,我们一边被“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惊艳,一边只能苍白地说出“加油”“奥利给”。面对高兴的情绪,我们的前辈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说尽喜悦之情,现在的网络上一句“笑拉了”引发万人点赞,太多网络热梗的浸染,会让我们在需要用到精准语言表达时,变得力不从心。

流行梗通常是对复杂现象的简化表达,它们缺乏深入探讨问题的能力,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人们对文化深度的理解和追求。尤其是对儿童来说,本来就是一张白纸,在这样的环境下被染的五颜六色,“你个老六”“鸡你太美”等热梗甚至被写在了试卷中,令人担忧。

在这样的现象之下,学生的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在学术教育领域,网络语言的不正当使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青少年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语言的鉴别力弱,语言规范知识和应用能力尚不稳固,经常使用网络的另类表达方式,会影响正常的语言学习和表达。

不仅如此,许多网络热梗之中暗藏暴力倾向和不文明行为更让人心惊,这些文化像一颗种子暗植在孩子们的内心,潜移默化的让他们认为这些是正常的现象,带来不正确的价值观,这种现象更应该重视。

失语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本身不善表达,可能缺乏相关的写作训练。此外,互联网的强大影响力不容忽视。

面对这样的群体,部分群体通过社群文化交流的形式,来进行“抱团取暖”。在豆瓣兴趣小组“文字失语者联盟”中,目前已有 30 多万成员。这些成员通过增强练习、交流等方式,用丰富表达来替代网络流行词语,积极克服“文字失语”。

除了个人增强表达的主观能动性之外,面对“网络失语症”,社会层面更要对症下药,构建积极的表达生态。这需要多方合力共同促进。例如,高校进一步完善大学语文课程制度建设,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更要善用互联网,宣传正向能量,加强监督引导,恢复网络环境的一片清明。

网络热梗不应该全盘否定,严肃之余,它的确带给我们不少欢声笑语,甚至因为这个在网络上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是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网络失语症是一个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的问题。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流行梗的潜在危害,并重视它时,才能避免这一“现代病症”对我们的语言和思维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