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冬至,大如年。进了九,天愈寒。
冬令进补。南圆北饺之外,潮汕人吃冬至茧、安徽人吃冬至面,成都人的羊肉汤、南昌人的热豆腐,湖南吃猫余、杭州吃年糕,还有江南地区的赤豆糯米饭,闽南地区的姜母鸭······等等。
总之,冬至是个好日子。
可挑在这么一个好时节播出的《冬至》却不是一部好剧。我很遗憾。
《冬至》第一集上来就吓了我一跳。
拆炸弹。
我确认我看的是黄景瑜、孙千主演的爱情剧,不是什么港产大片。
自从邱礼涛在《拆弹专家2》里破天荒敢把刘德华“炸死”之后,没人再敢保证,炸弹一定不会爆。邱礼涛让炸弹重新成为炸弹。夺回了作为一枚炸弹的尊严。
但在《冬至》第一集看到拆炸弹这一幕,所有正常人都可以百分百打包票说一句,这炸弹一定不会炸。
导演也不是在奉行希区柯克的名言,什么炸弹绝不能爆炸,炸弹不爆炸,观众就老在惴惴不安。
因为没有人会在看这一段时惴惴不安。荧幕内外,所有人都知道这炸弹绝不会炸,
那么这炸弹拆地是否还有意义,这场戏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荒诞的开篇,让《冬至》打从一开始就跌落了不少观众印象。
如果后面扎实一点,或许还是能挽回,低开高走的作品也有不少。
然而事实是,接下来的几集里,《冬至》用一个不合时宜的方式,呈现了一个陈词滥调的故事。
先说故事。
《冬至》的剧集属性里除了“爱情”,还有“悬疑”。
爱情是破镜重圆。
江成屹和陆嫣分手八年后,再见还能红着眼。接下来该是两颗心逐渐靠近,最后重新在一起。
至于“悬疑”,则要追溯到这块镜子当初破的原因。
陆嫣好闺蜜邓蔓的死亡。
从剧中的信息我们得知,邓蔓告诉陆嫣自己也喜欢江成屹,之后就是邓蔓的死亡。从水下镜头看,似乎是投湖自尽。
陆嫣应该是接受不了,觉得自己是罪人,所以便和江成屹说了分手,直至八年之后。
邓蔓的扮演者是何泓姗,大小算是个角儿。 人物的死亡应该不会是单纯的恋爱脑,和闺蜜抢男人不得而自尽。
因为这种角色是压根没有任何发挥空间的,没必要找个角儿来扮演。
所以我想后续在回忆里她必然还有不少戏份,揭开她死亡的真正原因。
况且从那场陆嫣对江成屹的雪中告白戏来看,邓蔓站在宿舍楼上,为闺蜜加油打气,用时兴的话说,她应该是这两人的CP粉。
所以,我不认为邓蔓会是因为喜欢闺蜜的男友不得而自杀。
这可能会是剧集之后一个悬疑点的展开。
另一个悬疑点,则集中在王天辰扮演的文鹏师兄身上。
面上,文鹏是事业有成的师兄,待人和蔼体贴。
实则,败在了王天辰的表演上。
他眉眼间的阴鸷狠辣表达太多了。好像生怕观众瞧不出这角色是个坏胚子。
对悬疑作品来说,这是大忌。
三十六集的电视剧这才刚开始他就这么演,后面还怎么玩?
起码得让观众相信角色真的就是表面上那样善良大方,之后的真相揭露,才有冲击力不是?
至于到底干了什么坏事,我还不清楚。但王天辰的表演已经告诉了我,如果出现什么坏事,找他准没错。
当然,也可能是我推断有误,可能文鹏师兄就是个完美的韩剧男二角色。王天辰的表演,不过是在混淆视听。
我倒希望如此,起码这样还不算落入俗套,我高看他一眼。
除此之外,同事吴倩倩的垃圾男友也有戏份,一个近乎变态的控制狂角色。
展现了行凶动机,却并未真正实施犯罪。如果后续把这个角色当成什么背锅侠,那就彻底陷入俗到再能再俗的俗套。
从目前六集的情况来看,《冬至》的悬疑部分,应该是作品重头戏。
因为它的爱情部分,实在过于清汤寡水。
校园恋爱,误会分手,破镜重圆。
最关键的是剧集呈现爱的方式,不合适。
《冬至》是以八年之后两人的重逢为切入,之后用大量的回忆戏份,来让观众看到他们的过去。时长比例差不多能到1:1。
这几乎是在强行两条时间线交叉叙事。
完全可以按照线性时间先演过去,再演八年后。典型例子如《放羊的星星》。
让两人演尽之前是如何甜,如此让离别与重逢更具意义。
而不是现在这般,观众对两人两眼一抹黑。上来就要演出八年之后重逢的复杂情感。
其一观众代入不了,不知道他们之前发生了什么,演员越演得刻骨铭心,观众只会觉得做作。
其二对演员也是极大挑战,想让观众不知前因后果,只单纯因为演员的表演就对人物感同身受,太难。
成功案例如《甜蜜蜜》里张曼玉认领尸体那场哭戏。哪怕你没看过电影,不知道李翘和豹哥此前发生过什么,就只是那么一个片段,张曼玉的表演也足以让无数人触动。
可对黄景瑜和孙千来说,他们的演技还远达不到这种化境的地步。
这不怪演员。不是人人都是张曼玉。
反观《放羊的星星》做法就很聪明。
让观众一同看到主角经历过什么,那么对他们此后发生的故事,便会更容易代入。
可看看《冬至》,两条时间线的故事强行交叉推进,如此一来,造成的最直接观感就是,观众对过去的故事还没消化,两人CP感都还没建起来,又被现在的时间线所搅合,压根难以沉浸。
没有诺兰的本事,就少干点打碎时间线的事。
诚然,爱情部分如此处理,应该是为悬疑部分所让步。是悬疑的存在,让导演不得不选择两条时间线交叉叙事。
这不是借口。是无能偷懒的体现。
毫无没有解决办法吗?当然有。
我们假设八年前是故事的1%~50%,八年后是故事的51%~100%。当年的真相就藏在50%的进度条,所以只能一点点回忆过去,到最后才能揭开谜底。
《冬至》如今的叙事方式就是,先演51%~52%,再演1%~2%,之后53%~54%,又到3%~4%。
太碎片化了。
大胆一点。
一到九集1%~25%,十到十八集51%~75%,十八到二十七集26%~50%,二十八到三十六集75%~100%。
这样一来,观众一开始看到的就是两人的当初,是他们真挚而稚涩的过往,对这对CP是认可之后。
第十集观众突然看到,八年之后他们的现状,他们当年竟然分手了?什么情况!微博热搜估摸都能上几个。
前九集两人就可劲甜,就照着青春校园爱情剧拍,怎么甜怎么来。
此前越甜,等到第十集峰回路转,惊现两人分手八年,他们就会越匪夷所思,对中间发生了什么就会越兴趣十足。
如此再进入正题,带出悬疑。
爱情有了,悬疑也有了。
而不是现在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拍,哪哪都没照顾到,毫无水准可言。
我还是那句话。拍影视剧归根结底,是创作,是艺术活。
没两把刷子,没点追求,就别浪费观众时间。
商务/阿乐(微信:pachongsw1)进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