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12月21日报道:此前有人爆料,上海相宜本草在其10余款护肤产品内违规添加一种名为“犁头尖”的有毒中草药。四年间,相关产品的销售金额约6亿元。
图为被指添加有毒原料的产品图
相宜本草回应被解雇前员工举报不实已报警
12月20日晚间,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对“添加有毒中草药”做出5点回应,全文如下:
1.文中所提及的所有我公司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红景天焕白精华液”“焕白淡斑修护乳霜”等)均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原料,不存在添加《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以外未注册备案原料的情形。
2.历史上,我公司研究过大量中国特色植物,作为护肤品的前期基础研究探索,但从未将不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的任何植物添加至我公司任何一款产品中。
3.文中提及的“滇南本草药材粉”,系我公司采购的合规原料,全部都是已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的成分。
4.文中的所谓基因检测截图,没有呈现法定检测报告所必须包含的检测机构、检验依据的标准等信息,无法判断是否为具备法定检测资质的机构出具,也无法判别报告的可靠性。
由于化妆品成分和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基因检测存在局限性,在化妆品成分检测中并非常规手段。行业中更常使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或者光谱技术针对植物中所含特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故此,我们对文中的基因检测结果及相关结论持保留态度。
5.文中所谓的“吹哨人”系被公司解聘的前员工,该前员工自今年10月以来向外界恶意发布该不实信息,我公司已就此事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留对侵犯公司商业信誉的行为提起诉讼的权利。
相宜本草发布声明
据澎湃新闻,此前,有报道称,相宜本草公司高层在明知该原料含有毒性后,仍选择加入众多产品中。在将相宜本草添加了“犁头尖”的产品套装(该产品为“红景天焕白精华液”“红景天焕白淡斑修护乳霜”)送检专业机构后,从检验结果来看,上述产品中“犁头尖”的存在板上钉钉。报告显示,在进行基因序列的比对后,该系列精华液及面霜样品内均含有“犁头尖”。
就被质疑违规添加原料一事,相宜本草官网客服人员此前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我们公司一直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杜绝禁用原料的使用,所以不存在违规添加原料的情况,这一消息不实。”
天眼查官网显示,上海相宜本草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营化妆品和洗涤用品的研发、生产等,企业注册资本3.5亿人民币,公司于2017年完成了战略融资。
多家化妆品企业陷原料添加“罗生门”
今年以来,瑷尔博士、韩束等多个品牌均因“违规添加风波”而站出来自证清白。化妆品企业为何总因原料添加而陷入“罗生门”?
今年,打假人士王海曝光韩束、RNW如薇被检测出含有标签未标识的防腐剂;瑷尔博士被曝光在“益生菌精研深层修护面膜”中,检测出产品标签未标示的防腐剂成分苯氧乙醇。
图为瑷尔博士“益生菌精研深层修护面膜”宣传图
上述品牌均表示,在原料中添加的物质合法合规。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化妆品原料数量较多、目录动态更新。在此过程中,已在化妆品中使用的部分原料可能缺少规范标准,部分原料评估技术需要更新,这些方面改善以后,这部分原料的使用规范也会更新。
国内还有大量化妆品原料缺乏毒理数据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信息统计,截至目前,已有74批次化妆品被检出禁用原料。
有化妆品原料供应商向记者透露,这可能与今年新发布的《关于发布优化化妆品安全评估管理若干措施的公告(2024年第50号)》有关。这个文件发布后,化妆品企业在对化妆品注册备案时,只能提交完整版安评报告,其中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针对化妆品(尤其是原料的毒理检测)。目前,国内还有大量化妆品原料缺乏毒理数据。
中检院从事化妆品安全评价的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目前,仅根据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和美国化妆品原料评价委员会(CIR)梳理出来的化妆品原料就超过3600个。我们目前更新的化妆品原料目录数量也在大幅增加,尽量和国际接轨,这加大了原料安全评估工作的难度。此外,今年发布的国内化妆品使用的高风险原料数量也在增加。面对即将实施的完整版评估相关规定,行业还有一定的困难。一些企业反馈,目前面临毒理学实验不足、不能开展动物实验等难题,一些评估技术执行指标也需要完善。”
这意味着,随着国内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技术、毒理数据不断完善,化妆品原料可使用、禁用的目录会一直更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部分化妆品原料过去能使用,如今却不能使用了。
在“禁用原料”未禁用时,添加进化妆品安全吗?
有化妆品原料研发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一直以来,与国外相比,国内相关部门对化妆品原料的审核标准更严格,有些原料在国外能使用,但是在国内就不能使用。我国自始至终对化妆品原料安全评估都是持更谨慎的态度。
“不排除部分企业为了压低成本,使用一些便宜的、高风险的原料。哪个行业都有好的产品、劣质的产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上述相关负责人说。
极目新闻综合相宜本草微博和官网、澎湃新闻、中国商报、海报新闻、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