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国债利率下滑速度能如此之快:12月16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然跌破1.72%……

对于将大部分资产都投向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险资而言,国债利率急速下滑带来的信号无疑是危险的,投资压力、再投资压力、利差损风险,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负债端结构调整压力、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偿付能力危局等,都成为险企当下必须系统化思考的新课题。

未来千头万绪,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当长端利率中枢不断下移,险资增配权益类资产成板上钉钉之事,在资本市场搏杀的能力成为险企长期稳健经营、超额获利的试金石。

这一导向已经映射到2024年,一方面,险资在资本市场风格切换明显,高股息策略大行其道,同时险资举牌次数大涨,创2021年来新高;另一方面,则是在“924”导致的市场行情回暖后,险资减持频频,一手举牌,一手出货,“落袋为安”成为险资追求确定收益后的共同选择。

01

险资举牌热情高涨:年内共举牌18次,长城人寿独占鳌头举牌8家公司后不断增持

2024年的第一个交易日,险资就完成了本年度的首例举牌,而这或许是个积极信号,也正好拉开了今年保险公司大幅举牌上市公司的大幕。

据『慧保天下』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6日,2024年全年共有7家保险公司举牌18家上市公司,其中9家A股、9家H股,行业主要分布在公用事业、工业、金融业、医药行业等。详见下表:

2024年险资一手举牌,一手出货,风格切换向股市要利润 | 年度盘点①  第1张

具体来看,第一例举牌也是本年度唯一一次财险公司举牌,1月2日,国联集团向紫金财险转让其持有的华光环能5.0012%股份完成过户登记手续,达到举牌线,成为2024年市场上出现的首例险资举牌。

其实,早在2023年11月,国联集团就与紫金财险签署了附条件生效的《股份转让协议》,并约定的转让价格为8.35元/股。以此计算,对应股份数为4719.47万股,涉及资金3.94亿元;以12月17日该股票的收盘价9.28元/股计算,紫金财险该笔投资已盈利4389万元。此外,利安人寿也是该公司的股东,持股1.2%。

除开第一例,最值得关注的或许就是举牌次数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长城人寿,2024年其举牌了8家上市公司,并不断增持,且与绿色动力环保、无锡银行、赣粤高速3家公司达成了联营公司。目前持股比例最多的绿色动力环保H,已经达到29.01%。

此前,『慧保天下』在分析当前险资投资思路时,就以长城人寿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在资本市场持续不振的情况下逢低布局,保持自己的投资节奏;另一方面,则是积极践行当前的险资投资“显学”——高股息策略,即以当前业绩较为稳定的行业和成熟公司,未来还具备一定的业绩增长空间,且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分红派息的股票为主要标的。如图所示,长城人寿投资的包括港口、能源、水务、环保、高速等方向的工业和公用事业股,具有明显的高股息股的特征。

同时,中小险企还有一个投资特征值得关注,即通过集中持股拿到董事席位,将该笔投资纳入长期股权投资,并以此规避股价下跌的负面影响,最终只影响总资产而不影响利润表和投资收益。如上表中另外一家中小险企瑞众人寿,其在举牌龙源电力后不断增持,目前持股比例已达到14.09%,并于近日完成了标的公司的董事会入驻。11月22日,龙源电力发布公告称,经股东瑞众人寿推荐,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通过,提名王永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

临近年末的举牌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新华保险,在同时举牌两家医药公司后,其举牌了海通证券H股,成为近5年来的险资举牌上市券商。经过11月28日的增持,新华保险持有海通证券的比例达到5.02%,触发举牌。12月5日,新华保险再度增持,持股比例增至6.05%。市场认为,本次举牌体现出新华保险对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信心,并看好券商合并投资机遇,战略性加仓世界一流券商潜力股。9月,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宣布合并,合并后总资产、归母净资产等多项指标均位列行业第一。

02

“924”后险资减持频率、幅度提升,9家公司抓住时机“逢高出货”获取确定性收益

与举牌相对应的,是险资对上市公司的减持。据『慧保天下』不完全统计,2024年保险公司约对13家公司进行了减持操作,主要涉及A股上市公司,6家公司经减持后持股比例降到5%以下。

但从时间节点来看,可以明显发现,今年险资减持特点为“逢高出货”,尤其是在“924”行情后,减持数量、减持频率都有明显提升。所谓“924”行情,即9月24日一行一会一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一系列增量政策措施后,资本市场迎来反转快速上涨,9月26日财政部表态加强态势,一路狂奔至10月8日最高点,上证指数上涨了33%,沪深300上涨了37%,一月内(截至10月24日)上证指数上涨19%,两个月(截至11月24日)内上涨18.85%。

而这或许源自险企对于确定性收益的强烈渴望,尤其是在当前的环境下。一方面,保险公司面临业务经营、偿二代二期、新会计准则等现实条件约束,另一方面,国债利率不断下滑,险企对于资金的渴求更甚,能获得确定性收益是险资最直白也最重要的目标。

2024年险资一手举牌,一手出货,风格切换向股市要利润 | 年度盘点①  第2张

在这波快速的上涨中,有9家公司在“924”后公告或实际进行减持操作,分别是阳光人寿、国寿旗下的国寿成达、和谐健康、中国再保、百年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国华人寿。具体来看:

最迅速的是阳光人寿,其于9月24日发布公告称,公告后15个交易日计划减持华康医疗不超过3%股份;

10月8日,国寿成达表示公告后三个月内减持华熙生物2.5%股份;

10月30日,和谐健康将于11月21日-2025年2月20日减持万达信息不超过2.9991%股份;

11月25日,万丰奥威发布公告称,股东百年人寿已减持3.87%公司股份,持股比例降至4.9999969%。值得关注的是,百年人寿年内五度减持万丰奥威,不过“924”行情后,减持节奏明显加快。而万丰奥威作为踩中今年汽车和低空经济概念的代表,今年涨幅达285.18%,百年人寿或许收益丰厚。

2024年险资一手举牌,一手出货,风格切换向股市要利润 | 年度盘点①  第3张

11月26日,杭州银行公告称,中国人寿已减持1%股份,涉及资金7.7亿元。其实,中国人寿早于8月就公告将于公告后三个月内“清仓”杭州银行,正好在这波快速上涨中实施减持动作;

11月26日-27日,招商公路公告称,泰康人寿减持公司1361.4万股股份(占比总股本0.2%),涉及资金1.5亿元,持股比例也降至4.99%。

11月29日-12月3日,新世界发布公告称,国华人寿减持公司3.62%股份,持股比例降为5%。

当然,在这波快速上涨的行情中,除开险资减持,也能看到保险公司自身被减持,例如,复星创始人郭广昌在9月24日、9月26日、9月27日、10月9日几个重要节点日期均进减持了新华保险H股,4次共减持了3.94%,套现资金超4亿港元,持股比例从8.89%降至4.95%。

03

国债利率下滑再次加大利差损风险,险资增配权益成必选项,能力差异已经拉大

通过产品切换、预定利率调整等系列操作,寿险行业积极降低可能的利差损风险。但近日下滑速度惊人的国债利率水平,或许让这一难题的难度再次升级。据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12月16日,目前2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为1.16%,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8.04个BP,比上月同期下降了24.36个BP。

2024年险资一手举牌,一手出货,风格切换向股市要利润 | 年度盘点①  第4张

加之优质非标资产到期后也越来越少,资产荒也加大险资投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保险机构加大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并以此谋求提升总投资收益,愈发成为了不得不的选择,上文所述大面积的举牌增持或许正是这一点的证明。

从业务端来看,行业正在加大力度分红险、万能险等非固定收益类产品,且近年来产品结构调整推动的负债久期拉长,也在推动资产端加大权益投资。

资金运用数据证实了这一趋势,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披露显示,三季度末,人身险公司权益类(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长期股权投资)投资配置余额为6.04万亿元,占比为20.89%,连续两个季度占比提升。

在提升权益占比的同时,还可以发现,险资也在加快调仓,抓住时机在高位将此前投资的股票卖出,加速“腾笼换鸟”回笼资金。而这一步骤也体现出险资投资中的关键问题,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资产配置以及投资能力愈发重要,或许将成为主导一家公司生死的关键之一。

这一能力已经开始有明显分化,据中金公司研报透露,受到各家公司资产配置差异带来的固收久期差异影响,当前上市公司各家净投资收益率水平差异相较过往已经拉大。

从今年三季度保险业净利润暴涨也可以看到,权益投资对保险公司的影响越来越大。前三季度,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90.26亿元,同比增长78.29%。但即使净利润普遍高增,资产负债的匹配差异导致各家净资产较2024年初变动幅度分化较大。

2024年险资一手举牌,一手出货,风格切换向股市要利润 | 年度盘点①  第5张

虽然险资的投资能力一向被认可,也因为稳健常被寄予厚望,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没有失败案例,比如,今年自7月18日起停牌的广汇汽车,国华人寿于去年上半年以1.02亿元价格买入约5084.78万股,占比0.63%,按停盘价0.78计算,当前国华人寿持股市值仅3966.12万元,较买入时蒸发约61.12%,亏损超6000万元。

当然,投资能力并不局限于资本市场,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无论是头部机构还是中小公司,险资正在加大对一级市场的投资布局,尤其是在半导体、新能源、双碳等国家战略的重要领域。例如,鼎和财险9800万投资双碳基金,中邮人寿以40亿元入股华能新能源,新华保险、中汇人寿等出资逾20亿元设立基金承接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份额等。这不仅是在响应国家号召,更是在通过布局新质生产力以获取更长远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