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讯 创新药最重要的基本功是什么?烧钱。
12月15日,国内知名生物科技公司迈威生物发布公告称,为了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和提升国际化水平,公司拟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说直白点,就是公司钱快花完了,还想着出海,所以要去港股融点钱花。
在biotech,也就是生物科技领域,迈威生物倒也不算是来“骗”的,在骨骼药物等方面还是有不少技术积累的,Nectin-4 ADC、B7-H3 ADC、Trop-2 ADC、CD47/PD-L1双抗、ST2单抗、TMPRSS6单抗、IL-11单抗等管线都在研发当中。
已经完全上市的,就有三款药物,分别是两款不同含量的地舒单抗注射液和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但是药物上市仅仅代表能产生营收,和很多生物药公司一样,公司的利润根本不可能覆盖公司的研发投入,钱必须靠从外面融资。
目前,公司主要在骨健康领域持续投入,最近公布的20亿元的新基地就是为了继续加码骨健康行业。今年8月,公司还和润佳医药达成合作,把骨关节炎药物RP901引进大中华区。
引进大中华区权益上,可以看出公司正在加码骨健康药物领域。
公司目前已经上市的两种药物,也都是这个领域的。
地舒单抗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骨巨细胞瘤,阿达木单抗则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目前,公司主要收入是依靠两款不同含量的地舒单抗。据IQVIA的数据,2022年地舒单抗在中国境内及全球范围内的销售额分别约为4.77亿元、62.22亿美元。
但比较不好的是,虽然地舒单抗的治疗的骨质疏松问题市场比较大,容易形成比较广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国内地舒单抗原研药的专利已经在22年6月到期了,更多的生物类似药都在上马的路上,这意味着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一旦竞争方有规模优势或者成本优势,迈威生物能否竞争得过,还不好说。
财报显示,公司基本稳定每年高额亏损,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的归属净利润分别为-9.552亿元、-10.53亿元和-6.94亿元;过去7年,公司累计亏损超过46亿元。
高额亏损基本是高额的研发投入带来的。据财报数据,2022年和2023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亿余和8亿余元,分别是当年营收的27倍和6倍。
接近3年前,迈威生物才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当时还是超募的,拿到了34.77亿元的融资。
但这么多钱,花到今年三季度,公司账上的现金已经只有不到16亿元了。
因此,公司在看到医药巨头恒瑞赴港二度上市后,也动了这个心思,再融一次资,还能多烧几年。
可能有人会觉得,公司还有16亿元现金,这么多钱还不够烧的吗?
实际上,现金只是代表流动性,并不是说这笔钱就能完全随时投入研发。
根据公司报告,公司的短期和长期负债都超过9亿元,快20亿元的负债实际上就已经超过公司的现金总额了,这些借来的钱,也基本都花在了项目的建设和药物的研发当中。
而且,创新药公司的烧钱速度,只有更快,没有最快。
之前,迈威的生产基地主要在江浙沪地区,今年公司又上马了一个新厂区,在重庆也要建一个骨健康创新药项目,这么一个项目,就要掏10亿元,这么一看,16亿元根本不够用。如果不赶紧融资,项目和公司,总得黄一个。
相比大洋彼岸的biotech公司,国内的医药行业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际上在投资界信用都不算好,因为很少有真正能够商业化的大单品产生,就算卖出钱了也很少能回馈给股东,更不用说大多数情况的失败场景,烧进去的钱可就白烧了。技术也许有,但一味地向资本市场拿钱,却没办法回报,谁又能够永远信任呢,某种层面上说,还不如卖身给真正的大型企业,有了大型企业的技术背书,反倒更值得相信了。
对于迈威来说,肯定不希望走上卖身的道路,但如何说服投资者,激进的投资真的能够得到回报,就需要公司自己思考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