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报记者陈永报道,青岛海牛虽然也有来自于市里的支持资金,但杯水车薪,2024赛季也在积极运作球队冠名商、胸前广告、背后广告和袖标广告,但一无所获。青岛海牛虽然在完成债务清偿的首批名单之中,但俱乐部并非完全没有欠薪,只不过是本土球员对俱乐部持有信任的态度。
12月2日,中国足协公布了第一批完成债务清偿的俱乐部名单,青岛海牛名列其中。尽管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但青岛海牛的未来之路也非坦途:中能集团在坚持20年之后,继续独力支撑俱乐部在中超拼杀已经非常吃力——回归中超两年,没有冠名商,没有胸前广告,没有背后广告,没有袖标广告,这家民营企业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仍步履艰难。
2024赛季的中超,8支球队在中上游,8支球队要为保级而拼杀。中上游的8家俱乐部中,上海海港、上海申花、成都蓉城、山东泰山以及浙江队、河南队都算是国企俱乐部,天津津门虎和北京国安都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民企俱乐部在当前的中国职业足坛都过得比较艰难,即便是投资足球30年、27年的建业和绿城这两家俱乐部,其民企投资方都在近两年退出了中国足球。保级集团的8家俱乐部,整体情况良好的是深圳新鹏城和青岛西海岸,前者属于外资俱乐部,后者是民企俱乐部,但有来自于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尤其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希望把青岛西海岸队打造成新区的文化地标。
剩下的6家俱乐部,梅州客家是在得到当地政府尤其是国企全力支持下才完成2024赛季任务的,比如他们的胸前广告是粤电力,袖标广告是兴发铝业,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幸降级;另一支降级球队南通支云是小成本经营;长春亚泰、沧州雄狮属于股改不顺的俱乐部,武汉三镇也是民企俱乐部,现在已经走上了股改之路,只是落地情况目前还不可知。
刚刚升入中超的大连英博,虽然也是民企俱乐部,但有来自省市两级政府的支持,大连市全力为俱乐部招商引资,至少目前来看生存情况相对乐观;云南玉昆方面,省市两级政府都表态会给予相当力度的支持。目前,中超俱乐部的生存模式基本上是国企投资、托管、政府资金投入+招商保障三种模式。这样的模式显然并不健康,各方也都在呼吁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去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也呼吁俱乐部强化经营能力,但前者落地情况不明,后者操作难度极大。青岛海牛虽然也有来自于市里的支持资金,但杯水车薪,2024赛季也在积极运作球队冠名商、胸前广告、背后广告和袖标广告,但一无所获。
球市终归要与球队的实力直接挂钩,2024赛季的中超强弱分明,青岛海牛很难再复制(2023赛季)对阵强队的战绩。明显的实力差距,让投资较少的中下游球队很难再创造奇迹,这直接带来了球市的票房下滑,2024赛季,青岛海牛的票房收入就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种情况非青岛海牛一家独有,下游俱乐部的票房情况普遍惨淡,目前陷入困境的沧州雄狮和差一点降级的深圳新鹏城更为惨淡。
球市收入的下滑,加上少之又少近乎没有的赞助收入,俱乐部的收入,其一来自于政府的支持资金,其二是票房收入和联赛分红,但这远远不够,其余的只能是中能集团的投入。持续的、高额资金的投入,这对于一家普通的民企来说,压力确实是太大了。
对于新赛季的准入,青岛海牛虽然在完成了债务清偿的首批名单之中,但俱乐部并非完全没有欠薪,只不过是本土球员对俱乐部持有信任的态度,这源于青岛海牛20年来一直把整体债务额度控制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上,较轻的历史包袱也为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2023年年末的那次采访中,乔伟光曾经在俱乐部股权多元化改革设想中有着清晰的线路图:“在股权多元化改革方面,我们的态度一直都是开放的,青岛海牛如果仅仅依靠中能集团,未来可能还是浮浮沉沉,唯有各方一起努力,青岛这个足球城的足球才会越来越好。其实,股权多元化改革及后续的管理有很多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各种不同的方式,比如股权的混改、资金模式的投入,或者场馆基地及其他配套措施的支持等等。不管什么方式,大家应该形成合力,再以公司制为基本原则打造合理的团队,一切自然就会越来越好,我也非常期待青岛海牛在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但一年之后,青岛海牛的处境改变不大。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这家民企俱乐部在职业足坛的前景仍将是浮沉难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