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了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整体来看,11月份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回升,物价保持平稳,消费和服务业增长较前10个月有所回升,但增长力度仍不大。从工业增加值来看,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月加快0.1ppt,环比增长0.46%。服务业方面,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1%。分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9.3%、9.3%和8.8%,分别快于服务业生产指数3.2ppt、3.2ppt、2.7ppt。1~11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1%。从服务业的增长来看,相对平稳,但增速不算高,下一步需通过推动强有力的逆周期调节政策支持服务业和消费增长,是一个重要的发力点,因为随着经济转型,传统重工业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因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的影响也出现明显回落。11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降10.4%,与前几个月降幅基本一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若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的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消费复苏,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是重中之重。消费方面,11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0.16%。受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2.2%,家具类增长10.5%,汽车类增长6.6%。全国1~11月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4%,快于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从11月份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出现一定复苏,增长相对平稳,物价保持稳定,但增速还不高。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全力拼经济”的积极信号。未来在逆周期调节方面将出台更多强有力的政策。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这意味着未来政策推出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两次会议都提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目前已推出10万亿化债计划,为地方政府减轻还本付息压力,使其能够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拉动投资、带动消费和改善民生。未来可能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为拉动投资、带动消费筹措更多资金。加大中央重点投入的项目,特别是“两重”项目,以弥补民间投资不足。在刺激消费方面,通过发放消费券、提供生育补贴及其他改善民生措施,实现推动消费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首次明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意义重大。中国居民投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楼市和股市,稳住楼市、股市可以提升家庭资产的财富效应,提高居民投资能力和消费能力,楼市的目标是止跌回稳,防止房价进一步下跌,避免拖累家庭资产负债表收缩;提振股市则会产生更多财富效应。目前,A股市场有约2亿股民和7亿基民,通过一轮牛市带来的财富效应,让更多投资者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较好回报,通过买基金、买股票赚到钱,是拉动消费最直接的手段。我一直强调股市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反过来股市表现也会反作用于经济,特别是在牛市中,消费会受到极大提振,将会有力地拉动经济复苏。在岁末年初,建议大家积极把握、布局优质资产的机会,2025年有望迎来牛市的第二波、第三波,赚钱效应将明显好于2024年。通过在市场低位布局好股票、好基金,耐心等待市场回暖,是当前最好的投资策略。从全球资本市场比较来看,欧美股市现在仍然处于历史高位,尤其是美股三大股指估值不断创新高,孕育较大风险。一旦见顶,可能出现较大下跌,股神巴菲特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大量减持美股,就是因为他嗅到了较大的风险,从过去 5 次巴菲特减仓来看,几乎无一例外都减在了美股见顶之前,因此明年美股见顶风险在加大。相对而言,A股和港股估值优势明显,可能吸引全球资本流入,带来估值修复的机会。A股和港股在2025年有望延续牛市走势,产生赚钱效应,吸引更多的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目前中国居民存款高达170万亿元左右,未来5-10年若有20%能够流入资本市场,将使A股流通市值增加一倍左右,这无疑会为优质公司带来估值修复机会。近期,部分题材股、概念股,特别是有一定题材的科技股表现强劲,主要行情伊始,首先吸引的是股民入场,新股民喜欢炒高弹性的小盘股,相较之下,业绩优良的白马股反而没有获得显著关注,因为基民还没有行动起来。这段时间我也到各地大型银行的省份行做演讲,我了解的情况是,虽然市场出现上涨,但很多居民并没有开始申购基金,反而有些居民趁净值大反弹的时候进行赎回。这表明当前行情仍处于牛市第一阶段。随着市场第二波、第三波行情展开,产生了赚钱效应,基金净值提升将吸引更多基民入市,带来增量资金。大部分投资者是通过买基金等产品来入市,相对于个人炒股来说,通过购买优质基金分散投资胜算更高,这也是2025年推动资本市场重心回升的重要表现。因此2025年市场风格也将更加多元化,除了题材性科技股外,业绩优良的白马股也将受到更多资金青睐,迎来估值修复行情。整体来看,市场已经历震荡调整后已为第二波行情蓄势,建议投资者保持信心与耐心。(观点供参考,投资需谨慎,图源:网络)
上一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