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老套路了……  第1张

文/杨国英

重磅信号前初步兑现,重磅信号后马上塌方,这是老套路了,然后,大概率又会在许多散户较为难熬的时候,突然爆发。

当然,这并没有绝对必然性,今天市场大跌(中位数下跌2.34%),小部分可能还涉及到昨晚美国PPI环比增速创6月新高(折射美联储降息预期低了一些)。

但是,如此较高概率的老套路,确实戏弄多数散户于无形——多数散户兴奋上车时,机构往下砸一砸,多数散户感到悲观砍仓时,机构很可能立马暴拉,且许多时候还是立马拉升到新的高度,继而再次给多数散户一个难题,你到底跟不跟?

对这种超短期的可能性,我上周做了点防范,上周三紧急将A股硬核科技调仓为港股通创新医疗器械,这波调仓套利截止本周三收益率最高(两个标合计超过30%,主要因为这两支属于回调幅度较大,有折价配售的因素)、且受益于国内对医疗创新包容度上升的结构性利好。

但是,这两支港股通标的,今天还是砸下来了,当然今天A股硬核科技也砸下来了,如此折算下来,这波上周三启动的调仓套利,截止今天套利收益率为27%多点——短期调仓套利收益率如此之高,当然有幸运的成份。

我原先本意是国庆节之后A股硬核科技,整体拉得太猛太高(1/3涨幅超过了10.8早盘高点50%),短期需要回避回避。

但是,基于对中期牛市的超级确认,我不太愿意因为短期可能性的回调(尽管短期概率较大)进行大幅减仓,所以,既然无比坚信中期牛市、且上周三港股整体已经回调到9.25的点位,我当时就果断调仓至关注已久的港股通标的。

讲这些,还是说自己有多高明,而是说市场在一些敏感的区间,其实是可以做一些风险规避的,当然,前提条件是你对中国股市(A股和港股)内部的点滴变化,需要有持续的关注和较强的感受性。

以近期我的调仓套利操作为例,国庆节之后A股硬核科技大涨特涨,这当然是市场风险偏好显著上升的标志,而既然A股风险偏好在显著上升,那么,难道港股的市场风险偏好就不会上升吗?A股的硬核科技在大涨特涨,难道港股的软核科技(创新医疗等)就不会报复性补涨吗?

同样,选择结构性调仓而不是纯粹减仓,这是因为,既然无比坚信中期牛市,那么,港股11月26日已经跌近9.24点位之后,个人认为其时港股的整体风险已经近乎没有了,在这之后又继续关注了三四个交易日,然后在上周三果断大幅调仓至港股通标的——其实,最近10个交易日,在A股和港股通之间进行结构性调仓套利,除非你选择的港股互联网巨头和中字头,绝大多数中小盘港股通标的的涨幅均超过了10%,极个别甚至超过了50%。

讲这么多,不是说我有多么高明,而是说主动投资追求高额收益率是多么的不容易,需要密切关注和深度推导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演变趋势、并且还要基于赔率和胜率之间做出快速反应。

所以,自9.24以来,面对多个朋友希望我培养他们孩子做职业投资的请求,我婉言谢绝了,我向他们提出了4个问题——1,你自认为你孩子的智力水平超过120吗?这个要求不是特别高,仅仅是超过80%人群的智力水平;2,你自认为你孩子超级勤奋吗?你的孩子能坚持每周6天每天至少4个小时的深度研究吗,在对宏观保持敏感度的同时,还要对七八个大行业(每个大行业又包含五六个细分行业)、在此基础上还要对20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保持动态关注和深度研究;3,你的家庭是否具备起码的财富自由度,这个标准在一二线大城市净资产至少在两三千万以上;4,你能不能容许你的孩子进入职业投资生涯的前5年,是以亏钱为主的(这个阶段赚钱基本都是运气)、之后三四年整体均衡、直到第10年乃至更久才有可能真正成为金融市场的收割机?

如果上述4个前提条件有任何1个不具备,你盲目推动孩子走向职业投资之路,这事实不是害孩子吗?!

当然,除非你的孩子天赋异禀,智商在140以上超过99%的人、且心态调适能力超级强,即便如此,没有三五年的磨砺,事实也很难成为金融市场的收割机。

说实话,我投身宏观研究和投资实战,迄今已经超过15年,最近五六年每天至少深度研究5个小时,且我年轻时的智力测试是135,即便如此,我也直到最近三四年才找到了收割机的感觉。

但是,当找到收割机感受的时候,我又感到了岁月不饶人,人到中年,精力衰退是显而易见的,今年上半年我至少又做了一次智力测试,现在智力水平已经退到了126——所以,这不能不让我心生感慨,我追求高收益的年头可能还剩下10年、最多不超过15年,10年、15年以后,我也应该以指数投资为主了。

我的这种感慨,其实是有证明的,厉害如巴菲特,他投资生涯的高收益区间,大概是1970-1999年,在这30年间,巴老的年化收益率超过30%,但是,2000年之后的20多年,巴老的年化收益率仅有9%多点,差不多等同于同期的标普500指数,但显著低于同期的纳斯达克指数——这就是岁月不饶人。

再强调一下,在中期牛市无比确认之下,深度研究欠缺的,盘感弱一些的,建议还是尽量少动,千万不要在牛市一浪接一浪向上攻击的过程中,屡屡在一浪的底部撤离、然后又在下一浪的顶部冲进去。

还有,在继续深度研究硬核科技的同时(硬核科技这一波短暂回调之后,接下来多数还将创下新的高度),还有必要密切关注地方国资的资产重组,现在地方国资全面启动资产重组的,仅有深圳和上海,接下来还将有更多的大中城市,对这些更多大中城市的国资重组挖掘,一是要关注所涉城市是否有相对的上市壳资源(市值不是特别大、且主营业务落后亏损的),二是所涉城市是否有国资实控的硬核非上市企业、且规模较大的。

今天就写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