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是今年步入5G-A商用元年以来,伴随着5G-A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持续突破,低空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就技术特性而言,5G-A作为5G的进阶版本,超高速率、超大连接数、超低时延等特性可为低空经济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就网络支撑来看,5G-A通感一体技术全天候、无死角、高精度、低成本的核心优势使得空中无人机的远程实时操控、高清视频回传,地面交通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可能。
在探索5G-A护航低空经济这一进程中,电信运营商的角色也正从网络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转变为低空经济的筑路先锋。近日,在2024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暨低空智联与监管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移动成研院”)领导与专家交流了当前中国移动基于5G-A进行低空智联与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分享其低空智联网建设成果的同时,展现了其锚定低空经济这一新引擎,意在领航数字经济新未来的“算”与“谋”。
01
COMMUNICATIONS WORLD
定位锚点:做好低空智联网的构建者与运营者
从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全国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支持政策。截至2024年5月,31个省(区、市)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布253条低空经济相关规范和鼓励性政策。围绕低空空域开放、产业规范化发展、产业创新应用等层面,各地正推动低空经济从探索走向发展。
整体来看,受政策、市场需求与5G-A通感一体技术的合力推动,低空经济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根据摩根士丹利数据,预计未来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
聚焦网络建设进展,随着低空经济的“四张网”建设,业内多位院士提出“低空智联网”,国务院亦将其作为低空开放和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所谓低空智联网,是指以空天地多网融合(低轨卫星、ADS-B、蜂窝网络和地面网络等)、网络化感知、计算服务为核心,构建的支撑低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综合系统,实现高密度、大流量、多用户等场景下的通信、导航、监视和服务的统一。其也是低空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
在已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的基础上,中国移动也看准了发展新机遇,认识到其战略价值体现在低空智联网和监管服务领域,并逐步探索开展涵盖5G-A网络、终端、业务平台、通信测控、数据传输等应用场景和相应业务。
就无人机来看,由于每个无人机生产厂商都使用自己私有的自建通信与控制链路(数据链路)来控制无人机飞行,飞行和控制距离受限,无法进行超视距的远程飞行控制和实时信息交互。对此,中国移动认为5G网联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面对空域目标感知与监管领域存在的探测范围受限、感知精度难保证、黑飞行为难监管、航空安全难保、身份认证互信难等困扰,中国移动提出了基于5G探测感知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难题。
研判行业痛点,讲求精准施策。相对应地,中国移动在业界首次给出5G网联无人机的定义,业界首次实现用5G移动通信蜂窝网络替代传统无人机自建通信和控制链路(C2链路),并完成对无人机的超视距远程飞行控制,以及交互信息的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的实时传输处理,开展了一系列基于5G的无人机通信与感知技术研究。
目前,中国移动已自主研发打造了“1+1+3+3+3+N”核心产品和能力体系,积极融合行业构筑解决方案和品牌影响。布局云、网、端产品,锻造差异化优势,中国移动自主研发了中移凌云、哈勃一号、中移应龙、空中信号测量仪等核心产品,开放能力对接大疆、中航工业等30余家头部品牌,涉及100多个主流机型。在智能网联能力、产学研团队、标准与专利核心卡位、行业生态整合能力等方面积累了先发优势。
02
COMMUNICATIONS WORLD
创新突破:核心技术锻造六大核心能力
目前,中国移动基于已有核心技术,空对地连续覆盖技术成为国际国内首创且对地覆盖范围业界最大;面向低慢小无人机目标的探测感知技术国际领先;基于5G通感的安全监管平台(中移凌云)国际先进。
据了解,目前中国移动核心技术创新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即面向无人机飞行空域的5G立体移动通信覆盖技术、中移凌云管理运营平台、无人机机载可信网联终端以及基于光学阵列的通感一体增强感知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助力低空智联与监管服务,中国移动构筑了以中移凌云平台为底座的低空监管系统,可实现对合作目标和非合作目标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移动也锻造形成了六大核心能力。
一是低空空域智慧规划。中国移动成研院自主研发面向低空空域运营管理的中移凌云平台功能,通过构筑低空四维时空(经度、纬度、高度、时间)体系,在空域划设、空域评估、空域动态配置、空域数据管理等方向开展技术研究和产品功能研发,赋能低空监管运营者。同时,创新性制定国家标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身份识别三维空间位置标识编码》,为规范空域管理提出了有效方法手段。
二是5G-A网络实现无人机可信接入。中国移动推动无人机可信接入方案成为3GPP标准,已在R17冻结,实现了核心网对无人机UAVID标识的识别及其增强服务,并实现了三项业界首次。业界首次完成终端侧新型无人机标识的引入及能力适配,首次在网络侧通过升级支持UAS网络功能完成无人机可信标识的识别、映射、鉴权授权及全生命周期管理,首次在飞控平台侧完成与核心网能力开放平台的对接、实现标识与运营信息的绑定。
三是基于5G-A的无人机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国移动借鉴手机、车辆等成熟的管理模式,构建基于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无人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依据我国首部无人驾驶航空器专项行政法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国移动可面向监管提供规范、标准、可靠的技术手段,保持低时延的双向通信,实现对无人机看得见、叫得到、管得住。
四是基于5G-A的无人机低空探测和反制。当前,国家亟需打造一张面向无人机飞行空域的感知监管与通信网络,为低空安全提供能力保障。中国移动基于5G基站无人机探测结果,在中国移动自研的“中移凌云”平台进行实时显示,相比传统方案优势明显。
五是赋能低空经济的智慧运营服务。围绕低空经济场景,面向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用户,中移凌云通信与感知平台可提供365天×24h全天候飞行安全监管、智能偏航预警、智能航线规划、多源数据融合与反制等能力,为无人机物流配送、eVTOL载人飞行、无人机巡检及安防保障等领域提供数据传输、数据分析等能力,助力低空经济发展。
六是应用通信服务能力。针对各类场景下应急通信保障的任务需求,中国移动构建了四纵三横的多维度无缝应急通信体系。选配大型、中型、系留和无人直升机等多类型飞行平台,搭载中移应龙航空应急专用基站,结合无人机应急管理平台,实现在地震、洪涝、火灾、近海等场景下的立体应急通信保障。在国家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主办的应急救援无人机高海拔地区“三断”场景测试验证中,2023年中国移动成为唯一完成实战验证并获得验证证书的运营商。
03
COMMUNICATIONS WORLD
应用新篇:建用相济绘就低空远景宏图
在浙江,面向飞行监管,中国移动助力省公安警务航空队构建低空立体监控;在甘肃,助力应急通信,中国移动空天地一体公安应急通信系统为生命护航;在云南保山机场,保障机场安防,中国移动让“无人机”守护“载人机”;在江苏,赋能智慧观光,中国移动联合打造5G低空无人机智慧文旅新项目……当前,中国移动5G-A与低空智联网相结合的应用案例已在多个场景落地生花。
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应用实践,中国移动正全力推动5G-A、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低空领域应用,助力低空经济腾飞。
拓展国际市场合作。中国移动积极构筑国内外行业影响,目前其5G-A低空智联与监管成果被多位院士、专家评定为项目研制难度大、系统复杂、创新性强、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研制的无人机机载专用终端属重大创新,空对地信道建模方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中国移动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工作,牵头参与发布多项IEEE国际标准,并担任IEEE无人机应用与通信标委会秘书长单位以及担任GSMA无人机工作组联席主席单位。
加强产业生态建设。一方面,中国移动积极推动产业标准制定,目前已牵头制定国际国内标准12项,申请国家/国际发明专利75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50余篇,并获得IEEE最佳论文奖。不仅如此,技术成果获得权威认可。截至目前,已获得各级奖项20余项,其中国际级4项,国家级8项,省部级8项。
另一方面,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布局规划。面向低空经济未来蓝图构想,中国移动提出了1个愿景、2类场景、1套体系、1套制度。推动实现空域开放,构筑监管运营服务一体化能力,助力政府先行建设落地大规模、高密度、多频次、多场景的低空经济试验区。
具体来看,1个愿景即开辟低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路径。2类场景分别是构筑完善的低空监管,实现空域开放,以及拓展丰富的行业应用,融入智慧城市管理。1套体系即1套完善的监管与运营产品能力体系。即以网络+平台为底座,结合中国移动“数-算-智-网”优势,打造低空监管与运营服务综合能力体系,赋能低空产业,助力经济发展。1套制度即集空域管理、监管制度、飞行制度、运营制度、安全制度为一体的制度规范。
发展蓝图徐徐绘就,产业探索步步为营。在本次会议上,中国移动成研院联合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了“中移凌云低空数智底座”,举行了“中国移动(成都)低空中试基地”揭牌仪式,发布了中国移动《低空网络信息服务能力白皮书》等成果,一系列进展有助于加速产业链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创新,全面提升低空经济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发展活力。
总而言之,中国移动在5G-A与低空经济领域具有明确的战略定位,在技术创新、网络建设与产业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并规划了宏伟的未来布局。随着5G-A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低空经济的持续升温,中国移动有望在这一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引领低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球通信与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