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支持地方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下称化债),中国新增了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额度用于置换6万亿元存量隐性债务,实现展期降息,缓释地方化债压力。其中今年发行2万亿元。而这一2万亿元化债额度如何分配至各省份已然明晰。

12月11日,北京市财政局公开了《2024年北京市第十一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文件》,其中明确在18日发行总额47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据第一财经统计,北京是第29个披露化债额度的省份,算上北京的47亿元化债额度,今年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券额度达到约20006亿元。这也意味着今年2万亿元化债额度已经全部披露,化债发行任务在12月18日完成。

今年2万亿元化债额度分配至除了广东和上海之外的29个省份。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广东和上海由于隐性债务“清零”,因此也就没有分配到此次化债额度。而北京也是隐性债务清零试点省份,此前也完成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任务要求,可能由于隐性债务统计口径变化等原因,还有少量隐性债务,因此这次获得化债额度最低。

从此次2万亿元化债额度具体分配的29个省份来看,江苏以2511亿元位居首位,占今年2万亿元总额比重约13%。湖南、山东(含青岛)、河南、贵州、四川获得化债额度均超1000亿元,湖北、安徽超900亿元,云南、浙江(含宁波)超800亿元。前述10个省份获得的化债额度占今年2万亿元额度比重略超六成。辽宁(含大连)、天津、重庆超700亿元。内蒙古、陕西、江西、广西、福建(含厦门)超500亿元,其他省份则低于500亿元,北京以47亿元垫底。(详见下图)

2万亿化债额度29省份分配图谱:江苏最多,北京最少  第1张

上述省份获得额度大小跟隐性债务规模成正比。

根据11月初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作的《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说明》(下称《说明》),根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按照全国统一比例,分配上述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体现政策公平性,形成稳定化债预期。据此,专家认为隐性债务规模越大,相应获得的化债额度越多。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公开数据,上述29个省份中的2万亿元化债额度,除了北京将在18日发行上述47亿元外,其他28个省份则将在12日完成化债额度发行任务。这也意味着2万亿元化债额度基本完成发行,且发行速度较快,从额度分配至各省份到完成发行仅用时不到40天。

按照上述《说明》,6万亿元化债额度一次性分配给省份,但分别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各发行2万亿元。这一额度允许地方用于置换纳入监测范围的各类隐性债务。

最近上述获得新增化债额度的部分省份公开了预算调整报告,披露2024年至2026年获得的上述化债总额。

比如,根据江苏省近日披露的《关于提请审议江苏省2024年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说明》,当地获得6万亿元化债额度中的7533亿元,分别在2024年至2026年每年发行2511亿元。

江西省财政厅公开的《关于2024年省级预算第三次调整方案(草案)说明》透露,当地获得1652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额度,其中今年发行551亿元。新疆财政厅公开的《关于2024年自治区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报告》称,当地获得648亿元置换隐性债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其中2024年至2026年每年分配额度216亿元。

根据上述省份公开披露信息不难发现,地方获得的一次性化债总额,基本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平均分配发行。

地方获得化债额度影响也开始显现。

江苏上述预算调整方案称,当地争取到一次性下达分三年实施的专项债务限额7533亿元,明显超出全国十分之一基准线且规模位居第一,这将大大缓释当地化债压力。

新疆预算调整方案称,通过在限额内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减轻政府偿债压力和降低利息负担。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6万亿化债新政年底快速落地,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并让地方腾出时间、精力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并有助于推动解决地方各类“三角债”问题,提振经营主体信心,降低金融机构呆坏账损失。随着地方年底发完2万亿元化债额度,债务置换快速推开,这对明年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有助于经济企稳。

蓝佛安近日公开撰文表示,我们将指导各地合理分配债券资金,抓紧细化置换债券发行和使用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发行使用进度,确保再融资债券“发行一批、置换一批”,让政策效应尽快释放。同时,强化全流程全链条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依法合规使用。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