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生过一件既好笑,又悲哀的事。
有人聊邵艺辉(《好东西》导演)。
然后问,既然邵导两部片的成绩都很亮眼,以后有新片的话,愿不愿意自担来参演?
结果,大部分不愿意。
他们给出的答案是:
邵导太活人了。
是不是很难理解?“活人”和“好作品”不是大家一直期待的吗?怎么这也成拒绝的理由了?
而这样的言论,连邵导都忍不住转发:
“我还不喜欢假人呢。”
看上去的确好笑,有种“我不想上北大”的荒诞感。
可Sir再一想:
这何尝不是内娱长久以来,一直沉溺于假面世界的证明?
所谓“活人”。
或许只是另一种的“叶公好龙”罢了。
01
家宠式“活人”
曾经微博上有过这样的一个破2亿的话题:#内娱渴活人久矣。
网友们渴望“内娱活人”的出现。
人们怀念那个时候明星把微博当做朋友圈来发,也怀念那个时候明星们还没有什么“完美人设”,吵起来毫无顾忌。
我们能看到真实的人。
流传最广的:
比如那英说章子怡:
“我也不知道节目组为什么找她,可能是在造型上起到了作用吧。”
或者王菲怼记者:
“跟你有什么关系啊?”
这样的“敢说”,无疑在当下成了稀缺品。
那么为什么,在邵艺辉的事件里,大量的网友却选择了对“活人”敬而远之?
或许不是因为“活人”这个词。
而是因为:
“太活人了”。
在粉丝眼里,“活人”是惹人喜欢的,可是“太活人”就容易惹来麻烦。
一不小心就会被全网攻击。
于是这年头,他们宁愿让自己的爱豆变成不问不听不说的假人,也不愿他们因为某句话,而变得“资源降级”。
就拿最近的两个例子来说。
有人聊社会话题“翻车”了:
马天宇。
去年,他发了一篇微博,揭露在三里屯里偷拍女性的谢顶大爷。
一片好评。
而今年。
在瑞士卷出来的时候,他发博调侃说取消“8个装瑞士卷”。
于是被人骂是“太直男”。
同样的女性话题,翻了很突然的车。
那么不聊社会话题呢?
有人看了娱乐节目,也能翻车:
蓝盈莹。
最近蓝盈莹一直在追《再见爱人4》,然后一直共情李行亮。
结果呢?
粉丝在底下纷纷怒斥“作为公众人物少掺和这事”、“无语取关”、“多共情女性吧”、“糊是有原因的”……
谁能想到,吃个瓜也能吃到自己翻车?
马天宇和蓝盈莹尚且如此。
那么邵艺辉呢?
稍稍翻看她的微博你就会发现,她比任何明星都要“活人”。
危险系数大增。
她既聊社会:
比如转发问题卫生巾的新闻,让更多人关注这个话题。
又聊价值观:
比如连夜发微博(1点还没睡),让姐妹赶紧远离消费主义陷阱。
还出言“不雅”:
在一场与影评人毛尖的对话时,邵艺辉紧张地想拉稀。
就这丢人的事儿,她还发了微博。
这样的“活人含量”,明显超标了。
也“难怪”粉丝们敬而远之,在“好作品”和“安稳活着”之间选择了后者。
所以怎么说呢。
我们所说的“内娱活人”,其实啊,粉丝们喜欢的也只是“规定剂量的活人”。
也就是家宠式活人。
他们一不能聊政治,二不能聊社会,三不能聊价值观,四不能聊争议话题,五不能聊道德……
只能提供娱乐属性。
而超出这限定范围的,那就不再是惹人喜欢的“宠物”,而是身上带着病菌的“野生动物”了。
02
粉丝的自我驯化
当然,所谓“家宠式活人”本就是个伪命题。
因为这世界并不存在任何一个人,他的人性表现都是美好可爱的一面,而没有什么瑕疵。
这样的“活人”,也是另一种假人。
但问题是,早年可不是这样的啊,那时候大部分明星的身上都有一些“黑点”,他们或“出言不逊”,或“走上街头”,就连道德楷模刘德华,也曾在公众面前怼过梁朝伟:
“我把他当兄弟,不知道他是否把我当兄弟。”
也不见得粉丝们会集体去劝刘德华闭嘴,让他少发言什么的。
那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样?
其实与当下偶像与粉丝的关系变化有关。
早年的偶像是偶像。
而现在的偶像,与粉丝存在着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
一个例子。
在经历了“227”事件的某位明星,因为粉丝的骂战后,事业也受到了影响。
在之后的采访中,他也表露到:
偶像无需“管理”自己的粉丝时,他认为粉丝与他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可真的平等吗?
实质上:
粉丝们是需要管理的,向上管理。
他们不但会在乎偶像们哪句话当讲,哪句话不当讲。
还会在乎哪张照片该发哪张不该发。
比如胡歌。
在去年8月的深夜,胡歌emo发微博,露出眼角的伤,与不修边幅的胡须时。
吓得粉丝求胡歌删微博,怕他自毁形象。
或者章宇。
前些年Sir和章宇聊天的时候,他说过的一个小插曲。
在某图片社交平台上,他分享了一张从监视器里拍来的照片,剧情是扮演父亲的他,给三岁的儿子洗澡。
听起来很温馨,也没什么问题对吧,他觉得当时的光线、环境是他现实生活中不曾经历过的。
但,有人还是提醒他删掉,因为你是演员,是公众人物。“如果这张剧组花絮照被放在微博上,肯定会引起很多负面的,不必要的争议。”
所以,章宇删了那张照片。
至今。
他的微博,只留下了在2017年写给导演胡迁的一篇悼文。
小题大做吗?
粉丝们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会觉得:
这是一种好意。
怎么说?
比起上一代明星的粉丝来,这一代的粉丝,或许更能体会到娱乐圈的脆弱。
因为一句话走下神坛,甚至查无此人的大有人在。
比如姚晨。
或者春夏。
就像刘昊然说的:
作为演员,要有个性;
作为公众人物,越中庸,越安全。
于是当粉丝经济与商业价值牢牢绑定的时候,谨言慎行,就成了保全明星“价值”,以及粉丝“价值”的一项重要手段。
粉丝们一开始就被教导如此,并认为这世界的运行逻辑本该如此。
在他们的世界里。
像是邵艺辉,或者李娟,甚至刘晓庆这些“活人”,都是在没有多少粉丝经济绑定的情况下才出现的。
自己的爱豆们,可学不得。
所以说。
内娱活人越来越少,其实是娱乐圈的明星,和明星粉丝们共同被驯化的结果。
当每个人心里都刻着那句“这是可以说的吗”的标尺。
那么。
不管是明星还是粉丝,对活人的呼唤,也只能是叶公好龙罢了。
03
“活人”请留步
可是啊,那些活人,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就像鹿晗。
前几天,鹿晗半夜直播,本来还是一团和气的直播间,突然黑粉来袭,鹿晗一边怼黑粉一边骂脏话。
Sir当然不提倡公开场合说粗口。
但问题是,这样的怼人行为,又到底伤害到谁了呢?
甚至于更进一步。
到底是这些偶像每天假装小学生,私底下却形成巨大反差带来的影响恶劣呢,还是他们在人前人后一个样,像一个正常成年人一样生活带来的影响恶劣?
我们真的宁可看到假人。
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吗?
更何况。
退一步说,我们不谈一个人究竟该如何活着这样的大问题,就专业而言,如果你想在演艺圈有所成绩,那么“活人”也是你唯一的选择。
就像Sir在前面引用邵艺辉的微博,“我还不喜欢假人”这句话。
什么是假人。
有包装,有人设,有光环,有距离。
而这样的形象,适合做偶像,但不适合当演员。
具体来说。
还记得以前的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吗?
宁理在《无证之罪》饰演李丰田。
为了把角色塑造成功,他作为一个北京人,不单单是学会东北话,甚至细分到了沈阳话、黑龙江话、吉林话,他说,“还特地去学底层黑龙江人怎么说话,你不要在意观众有没有注意到,你做到了,观众就理解了。”
为什么要让演员成为一个活人,也是因为,他要感受生活,要去体验生活,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想法。
才能真正掌握在电影、电视剧里,真正在表达什么。
而近一点来说。
当初,邵艺辉为何挑钟楚曦来饰演小叶这个看似有“恋爱脑”的角色?
也是因为,钟楚曦的真。
她是真·会公开自己的恋爱。
因为有了生活,才知道怎么演好一个角色。
正是这些鲜活的东西,构成了这部电影从里到外的鲜活,才能真的在这部电影里,照见不同年龄层面的女性困境。
让这部电影,有了“人味儿”。
也正如李沧东所说:
我认为电影应该展现生活中痛苦与美好的对立。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一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真相,所以我觉得电影应该展现这些。
演员,应该是去演绎生活中无法表达的真相的。
而这样的表达。
是日常生活中也端着装着,为了某种人设,从自己到粉丝虚构一个世界活着的人,所无法理解的。
你指望演的戏是古偶,日常却活成现偶的年轻人有多大的成长空间?
是因为侧颜最帅,所以懂得24小时保持一个角度的微笑?
还是表达对女性好感的方式,是毫无缘由的壁咚?
活在幻象里的演员,又怎么才能把握住真实生活的细枝末节?
而这其中。
Sir更担心的是,当“假人”这样的做法成为娱乐圈的主流,也成为新一代年轻演员面对这个环境的最优解。
那么顺理成章。
在这个环境里诞生的作品,也会心照不宣地,变得理所当然“假”起来。
到时就非但偶像剧悬浮了。
恐怕连标榜着真实的生活剧,也会悬浮在空中楼阁里。
说到这里。
Sir忽然想起周星驰去年开ins时,和网友的一番问答来。
其中。
有人抛出《国产凌凌漆》如花的黄段子,问星爷:
△ 北姑:大陆来的性工作者
陀地:香港本地的性工作者
他怎么回答的呢?
“看价钱。”
更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问星爷有没有看过某位“香港进军日本XX届第一人”的作品。
星爷也毫不客气。
他的回复甚至被女优本人看到并转发,尺度大到内娱无代餐。
是周星驰年过60,开始油腻起来了吗?
并不是。
在这些问答中,他也会说自己有话没来得及和吴孟达说,会说自己还挂念着逝去的前女友等等。
-最想对达叔(吴孟达)说什么话?
-I Love you,我后悔未曾亲口表达。
说白了,他只是“活人周星驰”。
此时,他不是什么电影大师,也不是无数粉丝眼中的长青偶像。
他呈现出了真实的一面。
然而。
这场人与人之间交流中,所碰撞出来的意外与情感,你又有多久没有在内娱见到了?
我们热衷于吹捧“假人”。
并限定“活人”。
但这样做法,又和AI何异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