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印度导演尼蒂兰·萨米纳坦自编自导的《因果报应》在内地院线上映。这部片,几个月前就已在国内网盘中流传,被不少影迷捧为年度最佳悬疑电影。

在印度,除了北方印地语的“宝莱坞”外,还有另外四大电影基地,分别是南印度的“考莱坞”(位于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钦奈)和“托莱坞”(位于安得拉邦首府海德拉巴),以及份额较小讲达罗毗荼语的“莫莱坞”(位于喀拉拉邦)和“桑达坞”(位于卡纳塔克邦首府)。这四个地方也各有语言,主要是泰米尔语、泰卢固语,而《因果报应》就是一部“考莱坞”的泰米尔语电影。

相比较载歌载舞的宝莱坞电影,考莱坞更注重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因果报应》在国内预测票房近亿,豆瓣8.6分,好于97%的悬疑和犯罪片。据说国内有超过10家公司都在竞争此片的翻拍权,而《因果》中没有俊男美女,也不涉及国内舆论的热点事件,几乎纯粹是靠“电影语言”来说话,它的成功确实值得国内同行反省与学习。

过往,印度电影以莫名其妙的歌舞闻名,也以鬼畜般的运镜而被诟病,经常被嘲笑为“咖喱味”浓郁。但殊不知,至少在悬疑片领域,印度电影甩中国十条街不止了。

这部印度片,甩国产电影十条街  第1张

|《因果报应》到底好在哪

因果报应,即佛教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当然有时也不用等那么久,还有更方便快捷的“现世报”,善恶到头终有报,始知天道果无亲。类似的观念在中印两国都很有群众基础,在面对不公时常会成为重要的精神支柱。不过《因果》的男主角并没闲着,或者躺平,只一味祈祷上苍显灵,最后能“机械降神”,而是像很多考莱坞电影的男主角一样,虽然身处底层,但天生神力,执拗不懈,不惜一切代价要“讨个说法”。

故事由一个听来非常荒诞的设定开场,男主角到警局要求为家中被劫的一只垃圾桶立案,此桶据说非同凡响,曾在女儿幼时救过她的命,于是全家把这垃圾桶当神一样供奉着。为了调动警方的积极性,这位老父亲还悬赏70万卢比,只为找到价值350卢比,也就是约值30元人民币的垃圾桶……

这样的开场如果发生在别国,可能更不可思议,只会被认为是寻衅滋事,或是彻头彻尾的精神病患者。但在印度这个宗教氛围浓郁的国度,似乎还残留着一丝合理性。于是,在这样的荒诞开场下,抽丝剥茧,移花接木,最后揭露出一个警世“寓言”式的结尾!

悬疑片和推理故事不同,一般不会从侦探或者警察的视角来展开,对于诡计本身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或者说更接近于所谓社会派推理。而印度悬疑的特别之处在于,它通常会从受害者,或者嫌疑犯的视角出发,本该负责调查的警察反而成了要对抗的恶势力,或者是贪污腐败的配角,但另一方面,它又保留推理故事里不可或缺的丰富“证据”,而不是粗枝大叶,主题先行,接下来不断的反转是有大量细节支撑的,不只是想当然的蒙太奇剪接。

好的悬疑片就像是一座迷宫,编导在里面事先设计了各种线索和提示,不到最后,无法真正理解它的巧妙,而不是如同来到某个陌生的城市,被一个别有用心的出租车司机,用各种理由故意绕远路,绕了个七荤八素后,才来到意料之中的目的地……这当然不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悬疑,而只是浪费时间与金钱!

在《因果报应》之前,中国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印度悬疑片无疑是2015年的《误杀瞒天记》,豆瓣也是8.6分,虽然要到7年后才在中国内地上映,但也获得了三千多万人民币的票房,还在2019年就被翻拍成中国版《误杀》,豆瓣7.5分,票房13亿。而2016年更为现象级的西班牙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豆瓣8.8,内地票房1.7亿,除了被翻拍成韩国,意大利版外,内地版名为《瞒天过海》,豆瓣却只有5.7分,票房1.6亿,还不如原版在内地的票房高。

至于更早被多次翻拍的日本悬疑推理电影,2008年的《嫌疑人X的献身》,根据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相继有韩国和印度等翻拍版本,其中2017年中国内地版的豆瓣评价又是最低,仅有6.3分,票房4亿。

和《看》《嫌》相比,以《因》《误》为代表的印度悬疑,不管是原版还是翻拍,之所以在中国更有人气,票房口碑两不误,应该主要出于三大原因。

这部印度片,甩国产电影十条街  第2张

|印度悬疑电影的三大招

招数一为了家人不惜一切

《因果》《误杀》两片的男主角都是一位老父亲,却没有在当下中国被广为诟病和抨击的“爹味”,反而是为了家人,特别是女儿,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而在《因果》中的反派,本质上也是位宠女狂魔,只是为达目的,采取的手段太过恶劣与卑鄙。

反观西班牙的《看不见的客人》,虽然也有父母为了子女使出浑身解数的戏码,但不像印度悬疑那样热血沸腾,一切都做在明面上,而是极为克制,就算内心百感交集,但表面上还是云淡风轻,直等到最后的反转……这么处理当然是更为冷静,甚至是高雅的做法,但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可能就有点装,不够直截了当,毕竟就算是悬疑,也得跟印度咖喱一样“热辣滚烫”!

至于《嫌疑人X的献身》就更“寡淡”了,干脆就不是家人的关系,只是一个失落的天才一厢情愿的疯狂而已,日本人除了动漫式的中二外,更多表现出来的,还是极端的隐忍,而对这种“呕出灵魂”式的设计,中国观众暂时当成某种扭曲的奇观,或许可以,真要当成家常便饭来,就有点无福消受了。

招数二警察都是反派

《误杀》中由塔布饰演的果阿女督察长当然是最大的反派,这一角色在中国版中由陈冲扮演,她假公济私,滥用私刑,也是个为了“保护”家人而不惜一切代价,不断突破底线的角色。

塔布在2018年的《调音师》里也扮演一个反派,是过气影视男星的妻子,虽然这回她的角色不再执法,但她的情夫却是浦那警察局的警长,两人合谋把她老公给杀死了。《调音师》是根据2010年法国短片改编,原版中并没有黑警察的情节,短片豆瓣高达9.2分,印度版的长片则是8.2,2019年也曾在内地公映过,票房3.25亿人民币。

而《因果报应》里的警察虽然算不上最大的反派,但职业道德也几乎为零,假造赃物,找人顶罪,对报私仇不闻不问……感觉为了提高破案率,也是不惜一切代价,使得观众对于印度电影里警察的诚信,不敢心存半点幻想。

招数三杂糅各种社会议题

两年前的《宿敌》,豆瓣评分也高达8.5分。影片围绕一起大学女老师的奸杀案展开,引发学生骚乱,之后警察局副局长迫于压力,私下处死了嫌犯。

不过,正当你惊叹印度电影里终于有了一名正义良心警察的时候,另一位律师的出现,又让整桩案件,以及警察人设开始不断的反转……也就是说这部《宿敌》几乎是把刚才提到的所有印度电影里的元素,都囊括在内,观众只要花一张票钱,看到的却是整部印度悬疑电影史!

这部印度片,甩国产电影十条街  第3张

|国产悬疑电影输在哪

印度叫好叫座的悬疑佳作,多为原创(《调音师》除外)。而国产同类电影,能成为爆款的大多属于翻拍,原创佳作,掰着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从原创性这个维度看,国产悬疑自然矮一个身段。

而今年的国产悬疑电影中,暑期档上映的《默杀》可能比较有代表性——它既是原创,也是翻拍。原版是柯汶利这位马来西亚导演自己两年前的同名电影,虽然今年翻拍版票房高达13.5亿,但口碑也只能说差强人意,原版豆瓣7.5,自己翻拍的新版只有6分。很多评论认为是为了反转而反转,刻意把校园霸凌,家庭暴力,私刑正义等社会热点问题一锅端,就像把一张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都塞在了一部电影中,而不似《宿敌》的编导在杂糅与反转方面,更为成熟与老道,没有刻意拼凑的感觉。

照理说这部自我翻拍的《默杀》,故事背景设置在太平洋某岛上,也算是个“化外之地”,编导的自由度应该很高,完全可以放开手脚来尽情发挥,但最后的成片中,不受限制的似乎只是一些血浆浓度较高的画面(这应该也是此片票房成功的最大原因),而在剧情本身则没有什么真正的建树。

吴镇宇扮演的警察不好不坏,无足轻重,只是个串场的角色,而编导每隔一段时间就安排一个新的嫌疑人出场,不厌其烦的交待此人的背景,闪回TA的“黑材料”,感觉每个角色的底子都不干净,这虽然也是推理故事中常见的套路,却需要最后把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细节,重新组合,产生真正的化学反应。但《默杀》到结尾却彻底哑火了,估计编导自己都绕晕了,而不像《因果报应》本质上虽然是个寓言故事,却能在教化的同时,给出一个真正的反转。

其实,中国传统小说里最不缺的就是说教,但大多是为了讲一个道理而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为了那点醋,而包了顿饺子,而不是把食材跟调料真正结合起来。即使是像电影《杀破狼》的港版结局里,洪金宝把甄子丹推出窗外,摔落车顶,本以为是险胜,实际上却是给自己造了最大的孽——但这也只是一个单纯的结局,而不像电影《因果报应》那样层次丰富,设计精巧,前后呼应。

“说教”是伴随着最后的大反转而来的,于是更容易被如今的观众接受和激赏。

也好比有个段子,常用来调侃国产悬疑,前面不管怎么一惊一乍,重口狗血,最后只要加个结尾,其实这一切不过是主角做了一个梦,或者压根就是精神病患者,就能自圆其说了。但实际上,问题不在于结尾怎么设计,而是如何前后呼应,饱含细节,要是能做到像印度悬疑那样,就算最后揭示是个梦,或者精神问题,也一样能精彩。

这部印度片,甩国产电影十条街  第4张

|印度电影不是只有悬疑

中国男足曾相继输给泰国、越南等国,前国脚范志毅还怒斥过:中国足球脸都不要了!不过据说印度足球的水平比中国还要差,这两个十亿级别的人口大国都选不出一支精良的足球队。

而在电影方面,解放后曾有好几部印度电影在中国成为“爆款”,其中包括1951年的《流浪者》,1971年的《大篷车》,1979年的《哑女》和《奴里》,以及1982年的《迪斯科舞星》,特别是其中的主题曲《吉米,来吧》曾在中国大街小巷被传唱一时.

接下来由于各种原因,印度电影一度消失在中国观众的视线之外,但实际上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多产的电影业,每年大约制作800到1000部电影,几乎是好莱坞电影的两倍,还在2009年创造了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共用24种语言拍了1288部电影。

这无疑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近年来中国观众也越来越意识到,印度电影不是只有一言不合,就开始歌舞的场面,也不是只有悬疑电影比中国更扎实,而是在类型片方面,真的能够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比如有关注教育等社会问题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而不只是把教育当成生意的《中国合伙人》;有描写父女亲情,强调体育精神,却没有爹味的《摔跤吧!爸爸》,而不是杀青五年多,至今未定档,甚至豆瓣条目都一度消失的《独自·上场》;以及像《我的个神啊》这样从外星人视角来重新审视宗教信仰的题材,而不只是把外星人当孙猴子耍的《疯狂的外星人》。

当然,有竞争才会有压力和进步,不管是体育竞技,还是电影艺术等领域皆是如此。中国电影市场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还是要正视自己在悬疑等各种类型片方面的真正实力,不单满足于翻拍,或是把故事背景放在国外,从而增加所谓的尺度,而是应该认清和缩短差距,迎头赶上,做出能在国际市场上“货比三家”的类型电影。

《误杀3》已经定档在12月31日,据说是原创剧本,真诚希望相关主创能在前两部翻拍的基础上,和《因果报应》一样,在最后实现真正的反转,和突破!

撰稿 | 李翼

策划 | 文娱春秋编辑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